当前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要“五防”
□ 周章师 黄锦华
日前,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把握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复杂性、严峻性特征,结合当前当地农村疫情防控实际,要重点“五防”,织牢“四张网”,牢牢守住农村疫情防控线。
一防思想麻痹。当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很多人将常态化误解为社会生活的正常化,从而放松警惕,总以为本乡本村还没有出现疫情,上面整天喊“狼来了”,但“狼”始终没有来,疫情离自己还很远,不同程度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造成了“上面要求紧如弓,下面防控一阵风”。
二防工作松懈。基层干部存在松懈思想。对于一些群众思想上存在的侥幸心理,乡村干部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放任自由,村民在村内街道上三五成群扎堆集聚,闲聊侃大山、玩纸牌、打麻将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乡村超市没有坚持天天消毒,对销售人员、购物者要求不严,不佩戴口罩随意出入。
三防队伍涣散。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乡村干部身心疲惫,对隔离人员的监管、街道上村民扎堆集聚、劝返工作有所放松;一些乡村医生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对这项单调的工作已经厌倦,存在有草率应付思想。
四防保障不力。部分村(社区)卫生室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基本医疗配备不足、药品配备不齐全,离群众的健康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给基层疫情防控造成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防信息不畅。防止农村信息传播不畅,防控信息传达受限,病例报告可能会出现不及时的现象。
针对重点“五防”,需织牢“四张网”。
一要织牢织密宣传教育网,确保防控知识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广播、LED电子显示屏、流动宣传车、标语横幅、宣传单、微信群和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和要求,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倡导简约文明过节,简单过年。劝导群众自觉做到“三不四常”,即:不参与规模性聚会、不参与聚集性活动、不参与群体性宴请,常洗手、常通风、常消毒、常戴口罩。同时,要加强农村医疗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防疫培训,提高首诊警惕性和防控严肃性。
二要织牢织密农村基层网,精准抓好人员排查管控。严格执行网络化排查、管理,组建由乡挂点领导、干部、村组干、村医等组成的网格化管理队伍,通过安装监控、设置入村卡口、建立流动巡护、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重点对春节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尤其是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严格做好信息登记、日常健康监测,需居家隔离的,对其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让他们安心隔离,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确保居家管控人员在隔离期间“足不出户”。
三要织牢织密物资保障网,强化防控保障应急保障。加强治安、医务、防疫、保洁、后勤等人员配备和物资保障。通过采取采购调运、动员捐赠等多种方式,储备口罩、红外线体温计等防控物资。开展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对于老弱病残和居家隔离村民,通过干部包联、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帮扶,保障基本生活物资。响应“就地过节”倡导,做好就地过节人员关爱帮扶和生活保障,增强务工者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让他们放心地就地过年。严格落实疫情期间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畅通疫情防控的通信联络工作。
四要织牢织密党纪责任网,实现责任链条无缝对接。成立联合督查组,做到防控工作部署到哪里,纪律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严肃执纪问责。要强化防疫工作纪律督导。一线干部要充分认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充分发挥敢担当、勇作为的先进性。督查组要对防疫各个环节、各流程工作展开全程督导,通过定期、不定期以多种形式进行作风巡查,及时谈话提醒,纠正问题,严防疫情防控“中梗阻”。要严格执纪执法、追责问责。坚决对疫情中不敢担当、有令不行、落实不力的人员严肃追责问责。依规依纪依法查处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问题。同时加强对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全力作为,为疫情防控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与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