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全面优化对接平台 打造“融湾借力”新支点

2022-01-27 10:05:00  来源:广西政协
【字体:

□ 九三学社广西区委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部署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平台对接引领两地联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当前我区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平台对接中出现了“话语乏力”“政策乏力”“民间乏力”“产业乏力”等现象。“东融”活跃区仅限于紧邻广东的贺州、梧州、玉林和贵港等四市,南宁、柳州的核心带动作用尚未发挥,未能有效实现要素流通、设施联通、产业联动、创新融通和人员互通。我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亟需调整思路,进一步优化对接平台,打造“融湾借力”新支点,推动形成东融战略2.0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布局三个战略对接极点
 
  瞄准大湾区市场主体的关注度与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布局首府、柳—桂、玉—梧—贺三个战略对接极点。提升南宁核心作用,支持南宁市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慧城市、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领域与大湾区融合联动发展,形成东融大湾区、南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都市经济圈,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引领全区的核心增长极。打造柳州—桂林协作大湾区的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智能终端制造、国际旅游为主的对接极点,形成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粤桂产业合作高地。稳固玉—梧—贺东融“金三角”,充分发挥三市毗邻大湾区的优势,统筹推进全域工业东融,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重镇”。其中,玉林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服装皮革、冶金新材料等产业为主,梧州以建筑陶瓷、新材料、节能环保、不锈钢等产业为主,贺州以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加快补足广西工业化短板,形成广西—大湾区“绿色制造工厂”。
 
  二、升级三类战略对接平台
 
  顺应产业抱团转移趋势,升级“双向飞地”“合作园区”与“两国双园”三类战略对接平台,打造精准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的新平台。瞄准大湾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大型企业的生产销售环节,提供个性化承接方案,吸引其按“双基地”“双总部”模式,入桂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总部或基地,形成研发在大湾区、生产在广西的紧密型协作链。借鉴大湾区楼宇经济模式和“飞地经济”新模式,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入驻广西的城市新区,或推动广西企业入湾设立“创新飞地”“人才飞地”等。瞄准大湾区溢出类加工制造企业,推动一批产业园区及大型企业在广西共同打造“园中园”“共建园”,重点加快高铁经济带柳州园、桂林园及贵港、贺州、来宾等分园建设,强化与广东园的联动机制,争取将大湾区政策延伸到广西。顺应大湾区企业向东盟特别是越南加速转移趋势,吸引一批跨国转移企业到广西沿边设立“一企两国双园”或“沿边仓”“分拨中心”,构建企业跨境产业链与供应链。同时,进一步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分配利益共享机制,让大湾区产业“飞出地”获取较高收益,推进形成紧密型产业共同体。
 
  三、构建四条战略协作轴带
 
  紧抓深中通道与海西产业带扩展辐射范围契机,联手大湾区共同推动升级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两条战略协作轴带,新增南玉中深、边海经济带两条战略协作轴带,形成四轴协同发力新格局。四条轴带各自发挥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顺应智能制造趋势,着力填补工业发展短板,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绿色经济、生命经济合作体系,加强与大湾区产业融合、互补、联动式发展。其中,珠江—西江经济带全产业链承接大湾区的绿色建材、水光电综合能源、纺织印染、有色金融精深加工等大进大出的产业门类,全力将来宾三江口打造成广西工业东融的新兴战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全产业链承接大湾区日用化工、日用不锈钢制品等消费品加工业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深度挖掘产业合作潜力,共建利益共享的产业链;南玉中深经济带集中梳理形成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项目,打造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边海经济带寻找同时在广西与东盟国家有布局意向的大湾区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共建跨境产业小组团,力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配套东盟、关联国内、核心在沿边的跨境产业集群。
 

短信服务

委员履职

委员提案

提案承办

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