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雄:智造力赋能大健康 建设智慧健康东盟跨境产业园
智造力赋能大健康 建设智慧健康东盟跨境产业园
——刘志雄委员的发言
新冠疫情大爆发,地缘经济与政治开始重构,在中国和欧美国家脱钩的同时,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和东盟十国的关系更加密切,RCEP已经正式签订,经济发展合作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经历过疫情肆虐,大健康产业正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到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产值将超过14万亿元,在“后疫情时期”将持续发酵,一定会出现更大的蓝海。广西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为了响应“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这些年对医疗健康产业足够重视,成绩也很显著,可以总结成三个方面:第一,政策精准。比如《广西健康医疗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要“鼓励支持各地集约建设一批健康医疗产业园区、引导培育一批区域一流的精准医疗科技创新企业、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性质子治疗中心、建设覆盖区内外面向东盟的高端医院”。第二,扶植有力。广西正建立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和龙头企业库,2020年,自治区为了推动大健康产业,计划投资7000多亿元人民币。第三,基础夯实。疫情爆发后,中国将各类医疗防护物资远销世界,其中就有广西企业的一份重要力量,广西企业加强了在口罩、额温枪等健康医疗方面的布局。
所以说,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经济格局的角度,广西大健康产业机遇空前,完全可以作为广西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建设面向东盟重要国际通道”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目前,广西大健康产业与东盟的合作不够深入,而且智造力对广西大健康产业的赋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广西的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制造领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广西中医药在东盟的市场开拓远远不够。二是属于广西的医疗设备/器械品牌还很欠缺。三是单一企业规模较小,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相对分散运作模式导致新产品研制周期长、资金困难、上市应用慢。四是传统医疗设备/器械产品数字化程度低,AI智能缺乏。五是产品的设计创新需加强,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设计不突出,应用界面需优化。六是中高端和大型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家庭化没有解决,这一类产品以进口为主,行业核心技术长期得不到发展,越进口就越依赖,同时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大,难以下沉应用到资源严重匮乏的社区和家庭等场景。
为此,建议:
在沿边经济区建设智慧健康跨境产业园,引进医疗健康行业产业链企业和创新资源,承接抗疫防疫产品、医用电子、院线器械、家庭保健、医美等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和规模制造,推动广西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一、建设面向东盟的中医药研制和贸易平台
响应国家发改委关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中医药跨国营销网络,建设中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经济联盟。通过多双边经贸谈判和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和产品贸易的发展”的号召,建设中医药研制和贸易平台,实现研发、测试、生产、展示和销售一体化,打开东盟乃至全世界的市场。
二、打造广西医疗品牌
选择园区内龙头企业最具有创新力的医疗健康产品,集中力量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类和品牌,政府参与采购谈判,逐步取代欧美医疗产品在广西以及东盟国家的支配地位。
三、制造业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共享大智造平台
共享实验室、检测中心、展贸平台、供应链、智造平台,提升设计力、创新力、智造力,提升品质和信息化管控,降低行业中小企业的成本,帮扶创新力量提高成功率,加速创新力转化成产业力,从而推动专业设备国产、小型、优价,进入社区甚至家庭。
四、建设医疗健康设备工业设计中心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渗透,医疗健康产品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同时,用户对产品的审美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场景化人性化设计,增加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共建大健康产业基金
共同投资、并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器械项目及工厂,龙头企业以设计力、创新力、智造力为投资标的公司赋能。
作者职务:深圳三诺集团董事长、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三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