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黄均宁: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 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交易服务中心

2021-01-21 09:23:00 作者:黄均宁 来源: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秘书处
【字体: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  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交易服务中心

——黄均宁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南宁市紧抓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机遇,狠抓招商引资,突出平台支撑,强化金融支持,中国—东盟金融城正加快形成“一轴两翼,一城四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各类机构4008家,其中金融机构(企业)147家,连续2年实现入驻机构翻番;一批重点金融项目相继落地,金融领域创新探索成果不断;南宁金融区域中心地位增档进位,在第11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提升6个名次,上升最快;金融首位度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增加值、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多项金融指标稳居全区第一,分别占全区的36%、40%。2020年1—10月,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41亿元,居全区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累计撮合2.33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473.08亿元,支持复工复产企业2.6万户。

 

  虽然中国—东盟金融城已初具规模,但比照建设成为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开放重要支撑和主要载体的目标,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当前面向东盟的金融平台太少,除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外,面向东盟贸易人民币结算平台、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还在建设当中,南宁与东盟国家之间尚未形成实用、安全、便捷、互惠互利的资金流动和银行结算体系,南宁核心区功能尚未有效体现。

 

  为此,建议:

 

  一、打造跨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建设适用于广西自贸区和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总体要求,以区域定价权为建设核心、集合交易结算(清算)为一体,以商品交割为目的并兼顾一定流动性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一是在中国—东盟金融城搭建以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场内交易中心,在东盟各国搭建服务于跨境交易的离岸交易中心。

 

  二是支持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作为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试点单位,允许东盟交易所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在跨境交易业务中先行先试。

 

  三是成立由海关、人民银行、跨境结算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构成的跨境交易工作协调小组,以应对解决跨境交易中境外企业保证金收取、货款第三方结算、商品第三方统一报关等有关平台服务效率方面的基础问题。

 

  四是尽快推动广西区内金融机构构建或落实广西自贸区分帐核算系统和体系,争取尽快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复制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FT)成功经验及政策。

 

  五是协调税务、财政、港务、金融等部门出台融资及物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选择进入交易平台开展跨境交易,以资源聚合快速做大南宁核心区的资金存量。

 

  二、创新发展物流金融生态圈

 

  一是成立物流交易结算中心。着力推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使物流结算资金与物流金融资金形成闭环,实现金融安全监管和普惠金融。

 

  二是设立物流金融科技平台。汇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物流行业发展的大数据,为自贸区南宁片区物流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加强与东盟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南宁综合保税区和南宁国际铁路港等建设,打造物流加工贸易产业集聚新高地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加大银企对接,推动建立与东盟国家运输信息和企业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支持物流企业与东盟国家物流企业互设或投资入股,实现互惠共赢。

 

  三、搭建东盟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平台

 

  一是搭建东盟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开发跨境贸易“一账通”系统,将跨境贸易、货物集采、货物海运、进口报关、码头交付、货物仓储、加工、物流、资金结算等数据进行线上采集,实现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数据“三流合一”。

 

  二是鼓励从优势大宗商品交易品种入手,通过对使用跨境贸易“一账通”系统的市场主体给予补贴、贴息、奖励、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交易主体在广西自贸区从事贸易活动。

 

  三是协调跨境贸易涉及的海关、税务、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和码头、仓储、物流等单位,为“一账通”系统采集贸易相关信息数据提供接口或数据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减少线下交易环节,力争在疫情后的国际贸易中凸显服务优势。

 

  四是鼓励跨境贸易市场主体使用“一账通”系统,对涉及融资的企业给予贴息和交易服务费补贴,对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的企业提供风险补偿,对提供贷款、投资资金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作者职务:南宁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广西区委副主委(兼)、南宁市委主委


短信服务

委员履职

委员提案

提案承办

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