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永远走在路上

2021-03-11 09:12:00 作者:王西冀 来源:广西政协
【字体:

  师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平的标杆。师德的感召力,可以撼天动地,可以影响久远,可以摧枯拉朽。修养学识高,才是人家的老师;自己立得正,才是人家的示范。老师是公众人物,当老师就要经得起道德的拷问。师德是很宽泛的题目,我们倡导三点。 
 
  一、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当老师要用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没有哪一位优秀教师、没有哪一位教育家,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的。用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首先就应该用“三个意识”来要求自己。师德的灵魂是责任。我大胆地下这样一 个结论:如果老师都是不负责的,这个国家必然会灭亡。我昨晚翻阅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里面有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句话说明了老师的责任是何其之大!叫一声“老师”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那就是一种信任与崇敬,那就是一种责任与希望。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越崇拜老师,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事例,学生可能会记一辈子。领导干部讲的话、做的事,有谁能记得?这足可见老师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一个老师不明白职业的神圣、重要,不倾心全力干好工作,整天想改行调走,整天埋怨这责怪那,不“安营扎寨”,不爱生如子,不奉献爱心,怎么能履行好育人的重要责任呢?当老师还要做“明白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与整体布局,对当前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对目前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如果总是搬书本抠教条,跳不出三尺讲台和几间教室,做不了好老师! 
 
  当老师还要胸有全局。一个面由若干点组成,全局由各部分组成,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点,这个点的每个行动、每句言语,对另外的点都是有影响的。教师生活在家庭、家长、学生、学校、社区、社会之中,影响面很广,你是有经历的人,对小孩子有示范性;你是有知识的人,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你是有话语权的人,在教室里有舞台。如果你不考虑全局地去做事说话,会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 
 
  二、要有爱心、信心和事业心 
 
  “心”这个字是很有意思的,它既是意识又是物质;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不用心干事,什么事也干不好。我写过六个字:“清在心,廉在行。”去年,上级纪委要求各级领导抄写廉政警句,我没有按发下来的廉政警句写,而是写自己的从政思考。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一个是心态,一个是行为。心态不平衡,行为不端正,必然会大胆妄为,违纪违法。我主张教师要在“心”字上尤其是在爱心、信心、事业心“三心”上下功夫。 
 
  有爱心是当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爱生如子”的生动故事。当老师没有爱心能当好吗?印茶镇考上广西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生给我写了封信,信中无意中说到了我们有些老师爱心还不够,我不妨念一段。他说:“从小学到初中,我没有少哪个学期不是欠学校的费用,怎么样的班主任我都遇见过,有冷漠的、鄙视的,我也曾因为老师不同意欠费,伤心回家过,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很难受。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老师是关心鼓励我读书的……”这几句话表明我们大多数老师是非常有爱心的,但也有些老师做得不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我们毕竟是在贫困地区当老师,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多,我们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行为,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却伤害了他们。比如,催交学费有错吗?校长天天逼老师,老师不催学生行吗?但我想,即便是很有道理的事,假如注意点语言和表达方式,给学生的印象会更好。只要老师有一颗爱心,像严父慈母一样,像亲戚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会造福他们一辈子。平时说的“教学相长”,也需要爱心,没有爱心是做不到的,学生排斥你、拒绝你,有隔膜、有距离,你怎么“相”、怎么“长”?有句话说得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这种快乐不是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享有的。西方教育家说过:“教师的爱心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这种爱心是何其宝贵、何其感人啊! 
 
  教师对自己选择的职业要有信心。自古以来就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民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很流行,这说明教师的地位是很高的。一当老师就想改行,一有机会就想调走,一上讲台就发牢骚,一碰到困难就想逃避,不把教育当事业干,迟早要被时代淘汰、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教育是伟大的事业,教师要热爱这个事业、敬畏这个事业、干好这个事业、献身这个事业! 
 
  当老师一定要有事业心。爱岗敬业是我们的最低要求、最低标准。不能只靠中师、大专、本科那点知识底子,只靠在学校学到的那点老本,要不断学习,人不学习肯定要落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是两者兼有,更应该时时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重要性、长期性。干好事业的基本要求是能力和素质,干好事业的根本方法是不断学习,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这样,教育这个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三、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毛泽东同志说的。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战胜困难很多时候就是靠精神。我希望老师都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探索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精神。
 
  老师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那种不计学生回报、不论学生亲缘的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有人用“蜡炬”来形容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也有人用“粉笔”来形容老师,一撇一捺在黑板上消耗的是自己美丽的身体,转化成的则是知识、智慧;还有人用“人梯”来形容老师,无私地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一步一步前进,谱写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动人诗篇。有首歌写道:“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 擦去的是名利。”这些词语、这些歌曲,无论在什么地方读到、在什么时候听到,我都很感动。据我了解,很多老师每天早早地就离开了家,顾不上和孩子讲一句话,晚上回到家时,小孩又睡着了,依然讲不上一句话。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师是“闻鸡起舞”“夜不能寐”啊!当然,比这些更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也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就是所谓的“吃”学生现象,我们说不能让老师“穷教书”,却也不能让老师“忙赚钱”。没有坚守三尺讲台的决心,没有摒弃名利的操守,肯定成不了好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比如过教师节,不能老是等学生送鲜花祝福,可不可以在这一天“奉献”一下呢?如果每位教师都种一棵树,十年、二十年该是多大的一片“教师林”啊!这片林子就不仅仅是绿化意义了,也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了,其教育意义、道德意义是多么大啊!我始终认为,教师不是一个功利性的职业,而应该是一个育人型的岗位。 
 
  当今时代,探索创新精神越来越重要。世界日新月异,情况瞬息万变,学生情况不一,教改不断推进,如果不去创新教学方式,总是上网下载教案,总是年年炒旧饭,总是千个学生一个教法,因循守旧,刻板教条,就教不好书,育不好人,适应不了形势。特别是前面已提到的教学改革,不探索创新,靠调动几个人、支教几年时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艰苦创业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少。目前,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投入的项目非常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还不理想,和以前比有所改善,但离目标和要求、离愿望和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是退缩,无所进取,不去奋勇争先,是干不成事的。我留意了一下先进教师的情况,并非在县中、县小、乡镇中心校的教师才干出了一番成绩,很多教师是在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有所作为的,也并非贫困地区的教师不能干、素质低,我们的很多教师一调到百色、南宁的重点学校就是骨干,许多教师在全广西甚至全国都很有名气,说明条件差也可以大有作为! 
 
(写于2010年9月)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秘书长、办公厅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