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加快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建设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加强与东盟多领域合作
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优势
潘永钟(代表民盟广西区委)
广西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特区位优势,支持广西构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一)广西向国家争取加强与东盟多领域合作,构筑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基础。常态化举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对话会。重点支持广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维护拓展与东盟供应链产业链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性平台。
(二)向国家争取更多支持政策,形成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在东兴、凭祥、百色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及沿边开放合作平台实施“五免五减半”政策,或在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基础上,先行实施减免期限10年的减免企业所得税广西地方分享部分的优惠政策。
(三)向国家争取支持广西与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广西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跨境供应链、国际物流、海外仓等出海新基建,保障供应链畅通。
(四)向国家争取支持广西参与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标准对接。加强广西与周边国家在国际道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国际班轮航线、国际航空航线等方面的相互对接,推进铁路等跨境运输标准与规范的协调,支持广西参与制定数据接口、通讯协议、语义标识等基础共性、通用技术标准。
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石化产业转移
加强人才技术引进 推动可持续发展
张红丹(代表农工党广西区委)
广西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又拥有沿海沿江和平陆运河便利条件,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石化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
(一)制定政策支持。立足广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针对石化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吸引石化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至广西。
(二)提供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配套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物流通道的畅通度和效率,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石化企业及关联的农药和兽药产业,提供配套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平稳转移并加速产业发展。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监管和技术支持,严把准入门槛,推动石化、农药和兽药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四)加强对石化人才、技术的引进。要加大对石化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和引进,完善组织保障政策,为当地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五)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动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合作,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合作园区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降本增效优环境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柯雪利(代表自治区工商联)
全区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助推北部湾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建议:
(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企业降本减负。利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要平台,试点对进口大宗商品的企业降低保证金缴存比例。围绕跨境金融体制创新、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加快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等方面推动跨境资金流动更为便利。
(二)对标国际贸易规则,增强竞争优势。将加工组装环节布局越南,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广西。建立“国内发达省区研发+广西制造+越南组装+东盟市场或欧美市场”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三)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汇聚各领域英才。创建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建立在区外工作的广西高技能人才“数据库”,通过协助解决生活配套等问题,吸引高技能人才回流广西。发挥广西小语种国家基地的优势,培育“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实现口岸作业全程无纸化和电子化。加快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共建物流枢纽、物流平台、物流线路,协同优化物流政策,推进物流体系建设一体化。
共建共享 互利共赢
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
杜 伟
国家出台重要政策文件支持南宁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共建共享合作区,发挥合作区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龙头牵引作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议:
(一)建立“合作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模式推进合作区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将合作区与区内沿边临港产业园建设统筹考虑、联动布局、同步推进,支持合作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同等享受各类政策待遇。
(二)建立全新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促进合作区建设。以合作区为依托,构筑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研发设计—广西核心部件制造—东盟整机组装—全球销售市场的串联内外、分工合作、协调联动的跨境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跨境产业。
(三)建立资源要素流动和集聚通道支持合作区建设。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向海经济,努力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
(四)建立“6+N”协商工作机制助推合作区建设。加强指导,以“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六市政协跨区域协商工作机制”为基础,聚焦共建共享合作区的重大事项,形成“6+N”协商工作新格局,有力助推合作区建设发展。
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聚合打造生态圈推动协同发展
陈鸿宁
钢铁产业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优势产业。推动我区钢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对于广西加快建设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发挥产业基金、技术改造补贴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钢铁企业围绕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用钢需求加大研发力度,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成立重点用钢领域创新联合体,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推动供给侧、需求侧在创新端的融合发展,赋能广西钢铁产业创新链。
(二)聚合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钢材精深加工企业到广西落户。引导北部湾经济区的防城港钢铁企业发挥海港优势,适当扩大可大进大出的建材、各种板材等产能,服务珠三角及东盟国家。大力支持北海、玉林等市重点聚集发展特种金属材料、海工与船舶用钢等方面的下游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高附加值、精深加工钢铁产业链。
(三)推动钢铁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推动钢铁企业重点关注和研究氢冶金、焦炉煤气制氢、氢气储运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推行风光绿电钢化联产,持续推动工业创新技术与钢铁绿色制造过程深度融合。
以扩大开放合作为切入点
加快建设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
吕洪安
北部湾经济区港口、区位、平台等优势独特,加大对内合作、对外开放力度,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战略意义重大。建议:
(一)抢抓用好机遇期窗口期,加大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健全与产业转出地区对接合作机制,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建立战略合作,高位推进跨省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依托已有的原料基地基础,分行业、分地区规划下游产业链,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关键企业招商。加大关键产业外资招商,引进跨国公司在广西设立生产制造基地。
(二)依托开放平台优势,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自治区层面出台支持政策,赋予财税金融、用地用林等精准化特殊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审批,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基地,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循环。
(三)研究制定突破性政策,提高开放合作竞争力。研究探索阶段性财政资金特殊支持政策,加大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明确享受政策的重大制造业项目标准和条件,细化产能、污染物、能耗政策的实施路径和细则,推动项目招商和引进。
发挥边境地区比较优势
维护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王建毅
近年来,我区边境地区积极抢抓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边境工业经济发展。边境三市八县毗邻越南,连接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沿边开放中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建议:
(一)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从自治区层面加大统筹力度,与大湾区共建沿边产业合作园区。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五跨”合作,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二)切实强化政策协同,形成沿边开放发展的比较优势。争取国家支持,吸引内外资向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集聚。用活用足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加工、高端家居、轻工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利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境产业投资,推动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化、出口商品本地产业化,形成国际产能互补合作完整链条。
(三)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争取引进一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央企项目落户崇左、百色、防城港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大力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扶植壮大龙头企业,集聚上下游中小企业,促进留企于边、贴边建厂。
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做强广西产业
建立多元可持续投融资机制
陈博智
广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化与RCEP成员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加快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开放合作的新优势。建议:
(一)突出特色,借力大湾区做强广西产业。主动对接配套大湾区产业链,为大湾区提供中低端产业配套服务和产业链延伸。加强与香港金融服务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国际化会计、审计等服务项目。理顺各类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大湾区要素向广西流动、产业向广西转移。
(二)强化保障,对标大湾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精准有效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住企业最关心的用地、用电等关键点,促进各类要素更加自由流动。积极与电力、能源系统加大协调力度,降低过路过桥费、港口收费等,让企业有获得感。
(三)狠抓落实,建立多元可持续投融资机制。深化政银担三方合作,大力增加银担互动贷款供给,满足轻资产企业融资需求。加强银行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动,助力跨境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提高银保渠道效率,促进实现长期互利共赢。
(四)精准施策,大胆创新北部湾港口运营模式。提升北部湾港口国际化水平,选取部分优质港口资源,引进大湾区港口经营和管理企业参股建设运营。降低各项中介服务费用和集装箱航运收费。大力推进向东融入大湾区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航运协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广西产业竞争力
谢昆或
对于广西来说,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建立面向东盟贸易便利体系、推动广西跨境产业发展、提升广西产业竞争力、建设北部湾国家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建议:
(一)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夯实思想基础。
(二)认真开展调研分析,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找准差距。组织各地各部门围绕自身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查实情况,共同致力打通各类难点痛点,形成全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整体合力。
(三)坚定不移打造优质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适当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障民间资本权益,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
(四)坚定不移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度,提高政策公开透明度,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满足服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五)坚定不移打造透明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内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政策、规则、标准的整合对接,力争优化外资投资管理服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管理服务取得新成效。
(记者 黄 伟/整理 通讯员 覃文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