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八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19-09-12 14:31: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落地 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八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陈健常委代表民盟广西区委发言
注重五个聚焦 打好五场大战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确保我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出以下建议:
 
  一、聚焦深度极度贫困地区,打好攻克贫困“政策战”。一是加大对深度极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二是提升政策执行力,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完善考评机制,根据地区差异性制定上下限考核标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参与扶贫,打破政策落地中“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
 
  二、聚焦目标标准,打好精准脱贫“保障战”。一是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二是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三是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四是打好饮水安全保障战役。
 
  三、聚焦短板难点,打好重点领域“攻坚战”。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二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三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四是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硬仗。五是打好粤桂扶贫协作硬仗。
 
  四、聚焦关键环节,打好扶贫队伍和对象“思想战”。一是打好贫困户思想扶贫战役。二是打好帮扶干部作风建设战役。
 
  五、聚焦存在问题,打好整改“歼灭战”。推行“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和“自查+督查”“交办+督办”整改问题工作机制,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各级考核、督导、审计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明确牵头督导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遵循一类问题、一套解决措施、一本台账,做到存量问题清零、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人人排查、事事落实、户户过关、村村达标”的工作方法,把存在问题以“点球”形式定点反馈给县乡村落实,做到“户清零、村清零、事清零”。
 
陈丽华常委的发言
强化党建引领 促进群众就业脱贫
 
 
  近年来,百色市政协高度重视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党建引领·就业扶贫行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但由于百色市乃至整个广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促进群众就业脱贫。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转变思想促就业。充分利用政协人才优势,开办“扶贫夜校”,开设政策宣讲、技能培训、互动交流、励志课堂等,为贫困群众“换脑”,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扶贫观干事观,激发出自主发展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促就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探索打造“党员委员引领—企业委员打造—贫困群众行动”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重点选择一定数量的党员委员、企业委员,因地制宜并创造条件带领贫困群众在当地或易地发展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持续、全方位的支撑。
 
  三、坚持强化技能培训促就业。根据贫困人口自身情况,进行分类列组,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群众到技能岗位进行培训。
 
  四、坚持设立政策性岗位促就业。要坚持扶贫政策不松口,突出抓好政策性岗位促就业工作。在委员企业设立党组织,引导企业和合作社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完善“企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等利益联结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各级政协组织调研,结合实际,建议出台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系列就业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稳定聘用贫困劳动力。
 
彭健铭常委代表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发言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保障小额信贷精准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扶贫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提升小额信贷扶贫精准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小额信贷工作融入宏观金融政策体系。可由专门的金融社会企业、公益性小贷机构和合作金融类“穷人银行”负责金融扶贫工作,在发展初期给予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本微利和可持续运营发展。
 
  二、营造防范化解风险的良好环境。应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对已获得小额信贷的清退户、脱贫户,明确在原有贷款期限内,继续执行原贷款合同,享受贴息、风险补偿。短期内加强对违约风险的补偿能力,优化政府担保比例,设计合理的担保机制,提高贷款管理能力。长期帮助建立巩固农户与金融社会企业等的合作互动关系。
 
  三、建立保险公司参与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入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优势特色产业保险等组合灵活、缴费低、运作成本低的保险产品,提高综保能力。
 
  四、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金融部门要加强对小额贷款潜在风险监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做好防范应对预案。
 
  五、落实好防范化解风险的主体责任。承贷银行要把好贷前调查关,坚持贷款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借户还。把好贷中审查关,将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作为发放小贷的主要参考标准。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程序和管理规定,防范冒名贷款、违规用款。把好贷后管理关,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或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何敏常委代表农工党广西区委发言
当好扶贫一线干部的领路人、知心人、铺路人和宣讲人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关键时期我们既要依靠广大基层扶贫干部来攻城拔寨,夺取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也要更加关爱和保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当好他们的“领路人”“知心人”“铺路人”和“宣讲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当好思想减负减压的“领路人”。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事创业。扎实开展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增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扶贫一线干部减负减压。各级组织要尽可能减少督查检查频次,真正以脱贫工作实绩检验攻坚实效。
 
  二、当好日常关心关爱的“知心人”。建立领导干部与扶贫一线干部定期谈话制度,切实做好思想引导,为扶贫干部加油鼓劲。建立健全定时走访慰问机制,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扶贫英烈及其家属常态化关怀机制。
 
  三、当好干部成长成才的“铺路人”。要优化基层干部晋升机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晋升激励制度,发挥组织工作的正向激励作用,在选拔用人时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尤其是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倾斜。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基层干部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于个别因客观原因、政策调整、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而引发的不脱贫,只要扶贫干部已经尽力,不应追究扶贫干部的责任。
 
  四、当好优秀干部事迹的“宣讲人”。广泛开展扶贫英烈事迹宣传,扎实做好信息采集、文献整理、事迹报道工作。建设扶贫英烈纪念碑(馆),为纪念扶贫英烈提供良好的场所。将扶贫英烈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黎丽常委的发言
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发力 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
 
 
  河池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油茶、肉牛肉羊、淡水生态养殖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弱、小、散”等问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但是,当前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仍存在着不少难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市场需求,主攻扶贫特色产业。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扶持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二、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脱贫带动型”经济实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帮扶热情。建立稳定的减贫机制,使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
 
  三、加大资金支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在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基础上,加快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积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四、加强品牌培育,促进产销对接。打造一批“桂字号”高端农产品品牌。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会和系列展销活动,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
 
  六、强化扶智扶志,激活内生动力。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推进到村到户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促进农民创业兴业。聚焦产业精准扶贫,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
 
肖太福常委代表民建广西区委发言
实事求是办好贫困地区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09年以来,民建广西区委先后在14个贫困县开办34个“生态教育移民扬帆班”,选送并资助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小学毕业生到县城就读初中。“生态教育移民扬帆班”模式连续两年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全国政协“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课题组作为主要对策建议提交中共中央、国务院。总结“扬帆班”的成功实践,为顺利打赢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出以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地将部分贫困地区初中学校“上浮”到县城,确保办学质量。对于有能力办好初中的乡镇,应当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其教学管理质量。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议尽量将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办学集中“上浮”到县城,给予贫困家庭初中学生交通费、生活费补助,减轻贫困家庭负担,解决后顾之忧。
 
  二、把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改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鼓励、支持和引导各地市县建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寄宿制学校”,提供全寄宿服务,方便“留守儿童”随父母在务工地就近入学,既得到父母照顾、满足亲情关怀,解决“成长”的问题,又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解决“成才”的问题。
 
  三、实事求是办好职业教育,助力贫困家庭“拔穷根”。加快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构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格局,助力贫困家庭“拔穷根”。职业教育必须贴近产业,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实事求是打破地区和部门藩篱,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加快建成一批支撑脱贫攻坚和产业升级的优质职业教育学校。
 
黄定寿常委的发言
龙头企业主动参与产业扶贫 实现“富民又富企”双赢发展
 
 
  结合这些年的产业扶贫实践,就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贫引领作用,巩固脱贫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扶贫要“六结合”。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消费扶贫相结合、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与就业扶贫相结合。
 
  二、龙头企业要扶真贫真扶贫。一是龙头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利用专项资金、典型宣传、产销对接、示范引导等方式,到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是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政府部门应积极为扶贫龙头企业排扰解难。营造“清、亲”政商关系,为企业创造更好发展条件。切实为企业解决在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保护好企业家扶贫干事的热情。
 
  四、要因地制宜选准扶贫项目。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项目,一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精准选择特色优势产业,合理确定产业开发强度。二是突出市场选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突出融合选产业。发挥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延长产业链价值链。
 
  五、金融部门要分类施策。对实施产业扶贫企业,金融部门要创新普惠金融措施,区分行业、产业特点,企业信用及企业家个人信用,在金融政策支持上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既能管控风险,又能给予企业及时的金融信贷支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共同为扶贫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
 
程大兴常委代表致公党广西区委发言
加快发展农业新业态 持续推进产业扶贫
 
 
  培育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明确要求。整体上看,全国大多数农业新业态尚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丰富业态类型,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掘现有业态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其他类型的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养农业、超市农业、会展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引入连锁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政府合理规划,做强优势新业态。扩大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圈的辐射范围,把产业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分散到不同地区,在已经建成的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入乡村旅游、特色工艺品生产、特色食品加工等项目,形成点、线、面共同发展。各地政府间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同质化新业态项目的重复建设。
 
  三、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政策支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升级。扩大财政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化组织,为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提供优惠服务。对农业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
 
  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建设农业新业态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健全信息流通机制;就地培养数量众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加大农业新业态项目的宣传和营销力度,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推介并打响新业态产品品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创建品牌体系,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