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视角

2015-01-28 00:00:00 作者:陈如钧 来源:广西政协网
【字体:

    协商民主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过重大作用。现代协商民主是对古代政治参与方式的改良。现代协商民主理论由罗尔斯领军,从他的理论可以归纳出推进协商民主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得到一些启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当今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协商民主的再度兴起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多元化化背景密切相关,它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明的繁荣发展,关系到政治权威和社会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因此,推进协商民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协商民主的历史

    1、西方协商民主的历史

    协商民主,可追溯到古希腊斯巴达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参与方式。它的优点是公民共同协商决定城邦的重大事项,使每一个公民的意见对于国家政事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公民的尊严、个人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政治参与中得到极大的体现和尊重。因此,协商民主形式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过积极重大的作用。然而,它明显的缺点,是需要以奴隶制度来维系公民的政治集会,承担集体讨论所产生的巨额费用;此外,公民彼此之间互相监视,毫无隐私和个人自由可言。在古代的法律里,没有任何个人权利的相关内容,只规定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现代协商民主是古代政治参与方式的改良。以《社会契约论》(卢梭著,1762年)为理论基础的法国大革命就是试图复活这种古代政治民主形式的著名实践。但是,现代人追求“自由”,在政治参与方式上,个人权力受到了极大的稀释,例如投票选举,一个具有投票权的公民只能投出一票,可能会使人感到自己的政治影响微乎其微,从而陷入失望、绝望乃至驱使他远离投票箱。政治精英鼓励公民“放心”地把令人烦恼的政治任务交给他们,好专心于私人事务,享受广泛的个人自由。现代协商民主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也致力于防止法国大革命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

    2、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

    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民主政权。抗战时期延安的人民政权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参议会制度,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1944年以后,“三三制”由政权机关扩展到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单位。毛泽东提醒全党:“我们一定要学会打开大门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善于同别人商量问题。” 这两个“一定要学会”的方法就是协商民主的方法。新中国成立以后,协商民主制度进入发展较快的时期。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通过的《共同纲领》成为建国纲领,代行宪法职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两种形式并存;此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职能得以确立,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成为基本职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了“长期并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大大加强了政权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提高了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比较融洽的气氛,不但推动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取得战争和革命的胜利,也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

    二、协商民主的理论

    现代协商民主理论的领军人物是罗尔斯,其著作《正义论》为协商民主提供了道德基础,《政治自由主义》则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基础。在罗尔斯看来,协商民主所要应对的问题是:“一个因尽管互不相容但却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的自由平等公民之稳定而公正的社会如何可能长期存在?” 它与契约精神契合,要点是处于平等自由地位的、理性自律的公民共同商议政治议题,最后达成共识。

    协商民主寻求的是一种重叠共识,核心是公平正义。罗尔斯把重叠共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宪法共识,第二个阶段才是重叠共识,均诉诸公共理性。公共理性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民自身的理性;二是把基本的权利、自由和机会及其优先性作为内容;三是规定有效使用基本权利、自由和机会的各种手段和途径。公共理性允许对问题提出多种合乎理性的答案,而难以取舍时可求助于投票程序。

    从罗尔斯的理论,我们可以归纳出推进协商民主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一是法治原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协商的程序和参与协商的主体可行使的权利和自由的方式,确保依法协商。二是公开性原则。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协商的主题,公共目标等内容,应让协商主体有明确的了解。三是辩论原则。协商主体应有充分的自由和机会来表达思想和意见,随时准备诉诸于宪法共识和基本的正义。四是包容性原则。允许协商主体提出不同的合理见解和方案,并进行公共讨论。五是民主投票原则。这尤其适合于存在多种方案的状况。

    从罗尔斯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益启示。一是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自由平等是协商民主赖以存在和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罗尔斯关于正义的第一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所强调保护的内容。务必做到勿使平等的自由沦为权力和利益的牺牲品。自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二是完善的竞争市场经济制度。保证市场规则的公平公正,使社会合作体系有利于提高所有成员的利益。三是坚持政治和社会的改革,使公职和地位平等地向社会开放,让有同等能力的公民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民主协商。特别是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保证。教育肩负着培育公民公共理性的重任,培养具有理性自律的、掌握良好的经济和法律等专门知识素养的人才。四是完善法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法治是当代民主社会的另一个基本共识。孟德斯鸠提出:法治是自由、秩序和文明的基础。哈耶克认为:“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它自己的个人事务”,“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强制权力的机构执行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程度”。 法治限制了公共权力的使用范围,规定了使用的程序和方法,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和由此导致的腐化,使公共权力真正造福于民。协商民主的精神与社会契约精神相契合,而法治可以看作是协商民主的一个补充或者规范限制,尤其是对于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这是现代民主政治实践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三、现实的视角

    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吸收了几乎所有前沿的理论成果,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

    1、推进协商民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保证。协商民主制度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协商民主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渠道作用;坚持和发展基层民主,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和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2、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平正义是协商民主的核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创共享。为此,要做到“三个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解放思想,就是摆脱传统保守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束缚,既不停滞不前,受“左”的思想制约,也不盲目冒进,受右的思想干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竞争的经济,自由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规范政府的职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一切利益主体即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法治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合作共治,良性互动,在宪法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各方利益的协调来完成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涵盖了协商民主体系,社会治理的主体就包括党委、政府、市场、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社会治理的方式也包括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

    3、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在党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前提。历史和实践表明,协商民主发展得好、发展得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党的领导得到坚持、巩固、加强和完善的时期。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能等基本问题做了深刻而全面的论述。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宪法修正案;党的十五大明确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政治地位,明确地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协商民主制度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新时期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键在党。

    协商民主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推进协商民主与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