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

崇左市政协委员邓国忠——关于加大对崇左市华侨农林场困难归侨侨眷扶持力度的建议

2017-03-28 13:57:00  来源:广西崇左政协网
【字体:

关于加大对崇左市华侨农林场困难归侨侨眷扶持力度的建议

□提案人 邓国忠

  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崇左市共有8家华侨农林场(其中华侨农场6家、华侨林场2家)和2家华侨企业,8家华侨农林场分布在扶绥、大新、宁明和江州等4个县(区),总人口30360人,其中归侨侨眷 21169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70。华侨农林场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广西五分之二,是全国华侨农林场最多的地级市。崇左市华侨农林场的归难侨主要是从上世纪40至70年代末先后因在东南亚等国家被驱赶迫害无法生存而回国寻找生活、寻求保护的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等归侨及其子女。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广大农林场归难侨不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了自己新的家园,还对崇左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方面,因为被迫回国,归难侨中不少人祖籍无房、无地、无亲人,时至今日,一部分人已年迈,甚至失去劳力,他们目前孤苦无依,收入微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另一方面,归难侨因灾、因残、因病、因学、自身发展不足、无劳力等原因致贫,一些困难归侨、侨眷生产方式单一、生活困难,急需政府和社会加大扶持扶贫力度。

 

  分析:

 

  一是华侨农林场贫困归侨侨眷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自改革以来,崇左市城乡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增长,但是,由于华侨农林场贫困归侨侨眷人均耕地面积少,家庭收入低。而且收入来源单一,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比较薄弱,纯收入增长缓慢。崇左市华侨农林场贫困归侨侨眷远远达不到当地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凸显出来。

 

  二是华侨农林场归侨侨眷住房、社保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特别是侨场的分场(队)里有相当部分的归侨侨眷仍住在70年代和80年代建的50平米左右的砖瓦房当中。社保方面:归侨侨眷职工虽然积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但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基数增长过快,侨场及职工负担过重。加之侨场改革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归侨侨眷收入低等原因,导致部分归侨侨眷职工无力缴足养老保险金,直到退休无劳动能力也没有办法领到养老金。

 

  三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崇左市华侨农林场贫困归侨侨眷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底子薄,无一技之长。回国的归侨侨眷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经济基础差,生产条件落后,投资环境比较差,生产投资成本大,产品产业单一增收难度大,缺少鲜活的血液投入,归侨侨眷产业结构单一,至今仍以农业、林业为主。

 

  四是华侨农林场归侨侨眷未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国家在安置归难华侨侨眷选址布局大多数都是边远地区,虽然给予侨场和归难侨享受国家全民职工的身份,实行政企合一,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但侨场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侨场和归难侨处于不工不农、不城不乡(职工是城市户口),不上不下(中央下放地方),不死不活的状态。2015年的精准扶贫针对的是贫困的农村户口人员,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职工没有纳入当地的统一规划中。

 

  三、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减轻对困难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的社会性,政策性的负担。要继续对困难归侨侨眷的住房条件进行改善,同时帮助解决华侨农场社保欠缴问题,减轻农场的负担。

 

  (二)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加大对华侨农林场贫困归侨侨眷扶贫工作。对每个贫困归侨侨眷的出路形成基本预判,根据他们对发展的需求致因人而异制定脱贫计划、帮扶措施,改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拓宽贫困归侨侨眷生存门路。

 

  (三)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汇聚侨资侨智,发扬侨胞互助的优良传统。运用一些“侨爱心工程”和“送温暖、献爱心”之类的活动平台,为贫困归侨侨眷提供及时和必要的服务,同时倡导有能力的侨胞自愿对贫困归侨侨眷进行帮扶。

 

  (四)将华侨农林场纳入精准扶贫的政策中来。在精准扶贫计划上,资金以及政策上对贫困华侨农场倾斜,以帮助贫困华侨农产调整生产结构,搞好农业开发性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把侨场及侨职工等同于周边农村,让侨场以及侨职工享受与当地农村、农民同等待遇。□邓国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