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河池市南丹县政协常委覃建良:酒道匠心 34余载只为一瓶好酒
清晨8点,在丹泉酒厂的生产车间,覃建良开始了一天的巡厂工作。车间的生产状况关乎白酒的产量和质量,覃建良为了保证生产的良好秩序,巡厂也成为了他每天到岗的“必修课”。
上午10点,从车间归来的覃建良来到南丹县政协“覃建良委员工作室”,静静地整理这一段时间收集到的来自车间一线界别群众反映的生产技术攻关遇到的问题,准备与委员工作室的另一位县政协委员、丹泉酒业公司副总潘正福好好研究解决办法。
参加工作以来,覃建良三十四年如一日,痴迷于白酒酿造技术攻关,不断努力学习,以工匠精神研发高质量白酒品牌,特别在米香型、酱香型、浓香型白酒和保健酒的酿造方面都颇有造诣,成为了“广西白酒代言人”。用他的话来说,他参加工作34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酿酒。2005年至今担任县政协委员、常委,他借助自身专业特长优势,把推动高质量白酒酿造技术攻关与政协履职相融合,相促进,在丹泉公司开展酿酒生产指导、酿酒技术培训,开展酿酒原料高粱基地建设,并积极撰写提案,为如何发展壮大企业、把白酒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全县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
凝心聚力,协商为民展现委员担当
2021年9月,南丹县政协覃建良委员工作室在丹泉集团挂牌成立,作为已经连任四届县政协委员,如今又是县政协常委的覃建良,主动担起工作室的负责工作。工作室成立后,制定有每月工作计划,从科技界别特色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引导界别群众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自觉,代表本界别群众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发表主张。他与工作室另外3位委员积极履职,密切联系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认真调研,撰写提案,用心用情解决员工、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在覃建良的带动下,丹泉集团的委员们聚焦企业发展壮大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撰写《关于加速推进打造百亿丹泉产业的建议》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主动参与和开展企业自主调研。依托“振兴桂酒”产业发展战略,工作室委员们在丹泉公司开展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改革创新,助力酿酒原料高粱基地建设,推动丹泉研究院建设并成立河池市酿酒技能工匠学校,培育酿酒方面技术人才,参与酒业生产科技攻关,引进科技人才,在公司产品品质提升方面为企业出谋献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22年11月,丹泉酒业产品获评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提名奖,品质得到高度认可。
如今,委员工作室也成了几位委员的工作协商室,充分发挥县政协委员在基层协商和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遇到科教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企业发展或是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都会一起聚到工作室研究,或组织群众过来座谈协商解决。通过委员工作室,化解职工群众情绪,协商解决问题等,系列举措助力公司发展顺利。如,协商解决周边被征地群众安置的后续生产生活问题;组织协调企业职工在天旱缺水时为厂区附近的拉腊屯群众送水,由企业出资为群众改装水管;辖区社区办公电脑不足,委员工作室协商后申请企业捐助办公电脑等设施……用“小小的委员工作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企业服务社会与为民办实事渠道。
科技立身,创新产业发展之路
很多认识覃建良的人都知道,他曾是县委派驻丹泉酒业公司的党建指导员,现在是丹泉酒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还是丹泉酒酿制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在南丹说到“做”酒,覃建良是当之无愧站在顶尖上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覃建良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丹泉酒业的前身——国营南丹酒厂。
1990年,刚刚毕业的覃建良拿着工作介绍信,怀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颗心走进了国营南丹县酒厂。致力研究食品工程专业的他,经过两年的努力,主导研发了“丹泉小锅米酒”,一跃成为当时广西最受欢迎的白酒酒种。仅仅参加工作5年,覃建良凭突出的能力获任命为主抓生产的副厂长。但由于当时企业经营体制和市场大气候的影响,至2001年底,国营南丹县酒厂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2002年初,作为代厂长的覃建良为了丹泉酒的出路,向县人民政府提交《国营南丹县酒厂改制方案》。2003年,酒厂完成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县委、县人民政府知人善任,没有让覃建良离开他心心念念的丹泉酒,而是以派驻指导员的身份让覃建良融入丹泉酒业,继续研制他心中的好酒。为了这瓶好酒,他始终坚守初心,兢兢业业带领全体员工在酿酒工艺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把34年的岁月光阴,酿成如今广西最好的白酒——丹泉酒。
覃建良深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品牌的保证。“丹泉”这块牌子能响遍广西,辐射全国市场,品质、创新不可或缺。他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刻苦钻研,攻关课题,形成成果38项,专利22项。目前已为公司开发了三大香型、八大系列、76款产品,其中申报获得两项个人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他主持的《高档酱香型丹泉酒的研制》科技课题,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该成果在区内属首创,达到同类技术国内先进水平,改变了一些行家认为离开四川、贵州等地无法生产出酱香型白酒好酒的提法,填补广西区内高档白酒的空白。同时,主持《酿酒微生物复壮及发酵特性研究》《微生物生态制曲工艺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通过了自治区工信委的验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广西领先档次。
“自家粮食酿自家酒”,这是常挂在覃建良嘴边的一句话。为保证丹泉酒原材料的品质,拓展产业发展之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他提出了三产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推动丹泉酒业公司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八圩村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不仅使农户一夜间变成了“地主”和生产工人的双重身份,并培育了新的创业实体——农业经纪人。这一举措,使公司走出了一条工业带动农业、旅游服务业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道路。
在覃建良的助推下,企业被评为“推动中国酒业发展60企之优秀企业”“全国酿酒行业和谐单位”等140多项殊荣。
言传身教,传承工匠精神
在覃建良看来,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之一。为此,他孜孜不倦,言传身教,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
作为中国酒业工匠之星、大国酱香首席工匠、丹泉酒业管理层领导,覃建良在工作中从未担心下属掌握了技术超过自己就“留一手”,而是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授予同事们。他利用自己是丹泉酒酿制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为丹泉酒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牵线搭桥,亲自上阵,培育企业技术人才。为提升公司科技人员的白酒酿造技术含金量,他主持举办白酒酿造技术培训班,培训白酒节能降耗酿造技术、勾兑技术、包装技术、品评方法与技巧等。为促进企业人才队伍技术职称的评定改革,他借助县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平台,执笔撰写政协提案《关于解决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难问题的建议》,为企业人才队伍呼吁呐喊,促成落实。在他的培训和扶持下,丹泉酒业新增5名员工通过高级职称认定,12名员工通过中级职称认定,不断扩大公司的科学技术队伍。
“作为广西酒行业的第一个工匠,我更想把好的工艺、好的技艺传承下去,并不断追求创新,让我们的白酒更接近世界”覃建良如是说。□ 潘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