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

2013年钦州市工商联创新工作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述

2014-04-22 00:00:00  来源:钦州市工商联合会
【字体:

201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市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主动作为,积极拓展服务职能、创新服务载体,倾力打造服务公经济非公经济品牌,着力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了全市非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开创了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

一、领导的重视,是推动工商联工作的强大动力

工商联工作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担负着促进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工商联工作做得好是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分不开的。一是领导重视。市委书记肖莺子、市政府市长李新元、市政协主席甘承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家东,市委常委、秘书长林庆山,市政协常务副主席黄定嵩等领导先后到市工商联开展慰问和调研。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七一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磨长英,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刘长林先后到钦州开展工作调研。二是工作上放心放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在很多重大决策前委托工商联征求非公经济人士的意见;吸纳工商联成员参与《钦州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放手市工商联在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美丽钦州.清洁乡村”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市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家、善待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三是解决工商联实际困难,为工商联发挥职能提供条件支持。李新元市长亲自到市工商联开展调研,切实为市工商联解决实际困难,为市工商联增加一个下设机构和3名人员编制,解决了工商联人手少问题;同意市工商联建设商会总部大厦的意见;同意由市工商联协同市工信委共同建立政企沟通常态机制。李新元市长还亲自召集会议,专题就工商联会员企业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全国工商联、自治区工商联和市委、市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在钦州市工商联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极大鼓舞了工商联机关干部和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的士气和干劲。

二、拓展服务职能,积极创新“七大”工作载体和平台,着力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

(一)创新维权服务手段,搭建民营经济维权服务平台

2013年,市工商联把建立科学有效的维权工作机制作为维权服务的重点, 在联合市国税局、地税局成立“钦州市民营企业纳税人权益维护中心”的基础上,再携手钦州市检察院共同构建民营经济维权服务平台,有效地破解了民营企业维权难问题,推进了钦州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建立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市检察院联合签订《关于建立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机制的意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二是举行民营企业法律维权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三是联合检察院与6家会员企业签订服务企业发展意向书,开展联合驻点服务。四是与市检察院领导定期开展联合走访民营企业活动,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并为他们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五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企业存在困难作登记造册,扎实有效地为非公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民营经济法律维权知识培训,帮助民营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和化解纠纷的能力,及时排解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促进了钦州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据统计,自法律维权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共为20多家会员企业成功开展维权。

(二)创新商会融资担保机制,构建融资服务平台

2013年,市工商联深化协调服务措施,探索建立商会融资担保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年内推动了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4家。灵山县信用社与陆屋镇商会开展会员联保贷款服务,灵山县信用社为陆屋镇商会会员提供每个企业50万元的无抵押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会会员企业融资难题。另外,邮政银行与文利镇商会、钦商小额贷款公司与灵城商会分别签订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年内,全市6家金融机构为92家民营企业提供了固定资产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会员联保贷款、规模种养大额信用贷款等多种授信贷款。

(三)创新企业用工服务方式,建立会员企业用工培训基地

积极发挥组织培训和教育引导的作用,采取有效举措,努力为企业破解 “用工难、招工难”问题。一是以非公经济发展难题大排解活动和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全市90多家会员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难、招工难”具体情况并为企业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二是主动加强与市人社局、总工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多次组织毕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参加企业用工招聘周活动,为用人单位和待业人员提供双向选择平台。一年来,联合相关部门共举办了“2013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3次,共有213家企业进场招聘,约3000多名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和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创建企业用工培训基地。与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签订钦州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用工合作意向书,7月,“钦州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用工培训基地”在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正式揭牌并举办了第一期非公经济人士素质提升专题讲座,邀请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讲《商战,人才之战——民营企业留人之道》,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目前,基地已为20多家民营企业输送200多名合格的生产、管理人才,为6家民营企业培训员工500多人次。四是继续探索与区内外高校合作,搭建会员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逐步推广到合作建立专业课程,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成长。一年来,选送49名企业家到北京大学等高校参加 “民营企业家大讲堂”、优秀建设者培训班、职业经理人管理培训班,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企业116家1500多人次,为我市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四)创新商会组织建设载体,打造全国工商联县级组织建设示范点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商会组织建设载体,不断扩大和完善商会组织的网络,夯实工商联组织建设的基础。一是推动成立全区第一个工业园区商会——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区商会,为全市工业园区商会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二是积极在全市工商联系统中开展创“五有”争“五好”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创“五有”争“五好”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全市县(区)工商联的组织建设、硬件建设,缓解了编制、人员、经费、工作用车、办公场所等问题,县区工商联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全市各县区工商联均达到了自治区工商联确定的“五有”工商联建设标准,钦北区、钦南区工商联被自治工商联授予“五好”工商联。陆屋、犀牛脚、小董镇商会被评为全区优秀商会组织,陆屋、犀牛脚、小董、乐民商会会长被评为全区优秀商会会长。三是创建全国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示范点。2013年8月份,经过申报和全国工商联审定,确定钦北区工商联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64个示范点之一,打造了全国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的品牌,商会组织建设全区领先。

(五)创新以商招商新理念,以商会为平台助推全市招商引资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大招商”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非公企业“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住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南宁召开的契机,以全国和自治区工商联为依托,主动出击,积极联系并配合市政府拜访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在会议筹备阶段,对接联系落实市领导带队前往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6批次,拜访执委企业36家;全国执委会议召开期间,市工商联携手区工商联共联系并促成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修正药业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宗申产业集团、万达控股集团、深圳海王集团等32家企业CEO或负责人开展项目洽谈,投资考察,目前修正药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已意向性落户钦州,取得显著的效果。二是创新思路,建立以商招商项目库,不定期地收集全市各县(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册提供给会员企业和基层商会,并通过网络发给外地友好商会,主动配合和参与市和各县区、工业园区开展小分队招商,尽心尽力搭好“桥梁”、当好“助手”。

(六)创新信息沟通渠道,搭建商会信息沟通新平台

抓好市工商联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畅通与《自治区工商联工作》、《钦州市政协网站》、《钦州统一战线》等信息平台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会员企业服务平台、宣传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工商联组织合力,提升工商联信息化服务水平。2013年8月,钦州市工商联网站正式建成,开辟了市工商联信息网站和手机信息平台,更好地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更快的为企业提供项目、产品、用工、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增进了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信息共享、推动抱团发展。

(七)创新政企交流平台建设,建立政企沟通新机制

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企业宣传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把各项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企业,因势利导,加强服务,支持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热心当好会员企业的“娘家人”,广泛开展企业情况意见收集工作,帮助企业反映企情民意,积极推动建立政企交流平台和工作机制,努力破解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通过召开政企座谈会形式,为广西天盛港务集团、广西裕华建设集团、广西美东投资公司、广西泰禾运输集团和广西金茂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企业的顺利发展,在全市营造了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注重“五个加强”,着力提升工商联的影响力

(一)加强调研,撰写议案提案,参政议政水平有新提升

充分发挥工商联界别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献智出力。一是在工商联系统建立23个中小微企业监测点,定期统计监测企业主要数据,为全市开展中小企业定性分析提供了平台支撑;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开展提案办理协商中实现“提办”双方良性互动的对策研究》,荣获2013年钦州市政协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和自治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专题探讨会获奖论文,多篇论文获自治区工商联优秀理论研究奖;三是高水平编写了《2012年钦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四是高质量完成市委2013年重点课题《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的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五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市委统战部举办的一人一建言活动,共提交了26条建言;六是引导各级工商联及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充分利用参政议政平台,共提交提案、议案96件。其中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推动我市经济开发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建设钦州市商会大厦和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议》等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二)加强引导,“思源感恩”回馈社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素质有了新提升

根据中央统战部的统一部署,2013年上半年,我市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全市1.5万名非公经济人士参加了学习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国和自治区工商联的肯定。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了非公经济人士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201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美丽钦州·清洁乡村”活动中,市工商联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市委统战部向全市工商联系统、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美丽钦州·清洁乡村”活动,得到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的积极响应,踊跃参加统一战线情系“美丽钦州·清洁乡村”——钦州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赠等各项活动,捐赠款物用于“美丽钦州·清洁乡村”活动折合人民币达440.6万元。一年来,全市非公经济人士共为捐资助学、扶弱助残、新农村建设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物8000多万元,充分体现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素质。

(三)加强宣传,“评优评先”激发热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形象有了新提升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帮助,增强了全市非公经济人士力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代表并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和肯定。其中,在2013年钦州市首届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活动中,广西裕华建设集团陈锡鑫、广西威龙投资有限公司王苑银、钦州博白商会吴斯贵、广西恒基集团蒋天旗4人获十大经济人物奖,名利化工有限公司何忠华获最具发展潜力奖,广西裕华建设集团陈锡鑫获卓越品牌影响奖,广西世彪集团苏世彪获县域经济推动奖。力顺机械有限公司获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奖”;力顺机械有限公司、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千秋陶业有限公司获钦州市科学技术奖;裕华集团陈锡鑫、裕源药业阮传明、欧亚糖业邹恩龄、桂金诺磷化工吴小梅、千秋陶业梁荣贵、怡丰蓝天化工伍震洲等6人获钦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第七批钦州市拔尖人才和第七批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宇峰企业、天盛港务、天恒石化、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获全市“金种子”企业奖;“宇峰及图”获全国驰名商标,力顺“钦机”等11个品牌获广西著名商标,展现了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制度建设,工商联机关作风有了新提升

通过制定《钦州市工商联主席会议制度》等7项制度,努力形成有制度理事,以制度管事的局面。强化各级工商联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积极争取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机关干部得到充实、领导班子得到强化、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机关形象得到提升,为工商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加强党建工作,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有了新提升

以“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人士健康成长。全市非公企业已成立党组织 672 个,占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100%。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商会积极探索推行工业园区“蒲公英”区域党建模式,实施“1234”工作法,即“创立一个基础阵地、实施两项服务工程、把握三方面党建工作重点涵盖对象、抓好四项全局性工作”,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础不断夯实,实现了党建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