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动态
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政协智慧
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政协智慧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侧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使命。广西重任在肩,惟有实干不负使命。
八桂初冬,阳光明媚。11月12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十二届十三次常委会议。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来自各界的政协常委们相聚邕城,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举措落地,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贡献智慧力量。
脚下沾泥土,建言有力量。为了这一次专题协商议政,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专家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开展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深入调研。
肩负新使命干出新样子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的亲切关怀,是赋予广西开放发展的重大金融政策支持。”
肩负新使命,激发新干劲,展现新担当。
“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推动金融开放门户建出特色、建出水平、建出实效。”
“银行+服务中心”模式,便利边民互市贸易人民币结算;钦州港片区创新开展中马 “两国双园”跨境金融合作试点,推动“两国双园”人民币便利化流动。
截至今年7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2万亿元,其中东盟市场占71%,结算规模在全国排名第十,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中排名第一。全区已有24家银行378家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的“东盟通道”已经形成。
“从国家层面来看,区域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加快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从地方发展角度来看,金融招商卓有成效,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调研组认为。
建言助推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提速增效
“银证保等金融法人机构数量较少,仅相当于云南、贵州等周边省份的 70%左右;信托公司、汽车金融、物流金融、消费金融等新业态仍属空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比较突出……”
“从外部来看,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环境制约明显;从自身来看,关键政策破题还需相关国家部委的进一步支持;从改革创新角度来看,金融改革创新不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盟虽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我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举措落地、加快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这次协商议题,既是一项专题议政性议题,也是一项民主监督性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关注,深入研究,通过政协渠道,助推有关单位改进工作、优化环境、加强管理、完善政策。”
会上,常委们结合我区实际,从统筹协调推进、做大跨境规模、拓宽双向渠道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契机,加快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用好用活各种社会资本,解决好国内特别是我区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尤其是要力戒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各项改革创新举措要满足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建议积极复制、推广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完善金融市场功能,探索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杜伟常委建议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管理体系,便利企业实现账户本外币资金自由兑换,降低融资及汇兑成本。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与壮大商业银行,推进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发展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各类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实体经济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
东兴市拥有我国陆地边境人员出入境第一大口岸,发展边境金融得天独厚。黄强余常委认为,可在东兴规划建设特色金融小镇,支持各类金融、保险、融资担保公司和货币特许兑换机构在金融小镇设立聚焦跨境金融业务的专业分支机构、服务中心,打造国门特色金融产业圈。
在优化自贸区金融创新立法方面,李茜玲常委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优化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立法,进一步细化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的业务规则,进一步完善与东盟国家之间人民币跨境使用业务规则,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之间股权交易业务、跨境股权投资业务、跨境融资租赁业务、保险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
在黄聿新常委看来,应鼓励和推动本地企业积极主动承接金融改革开放任务,推动设立征信公司、合资证券公司,推动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建立保险创新激励保护制度,构建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机制,推动完善外币现钞调运体系,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造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打造财富管理服务基地等。
黎萍常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仍然存在境外务工人员银行开户困难,影响工资结算的问题。“建议打造跨境劳务跨境汇款一站式服务,支持银行开展对跨境劳工的外币现钞、现汇兑换。”
“在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要用足激励措施,鼓励各地各部门奋力创新争优,多挑重担、多出成果、多做贡献。”梁海萍常委建议。
让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的血液。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常委们聚焦 “做强实体经济”畅所欲言,坦诚献策。
梁伟江常委认为,打造高水平的金融开放门户,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高标准制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中,政府部门方面要加强服务引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企业信用体系、政策性担保体系等体系建设,推动实现民营企业 “敢贷、能贷、愿贷”目标。
“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需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推进企业上市。”覃斌常委表示,要积极组织适合在境外市场融资的企业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上市,从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身为企业家的刘志雄常委说,在政府资源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要集中精力和集中财力,对发展前景更好和牵动能力更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龙头企业进行优中选优,花大力气进行扶持,为未来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注入更强的动力。
韦文晋常委表示,应不断完善市级层面民营企业小微首贷续贷中心建设,通过引导银行机构入驻,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压缩普惠型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银行内部办理时间至6个工作日以内。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做好党中央交给广西的答卷,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回归服务本源,加快建立健全与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现代金融体系。” 常委们认为,既要取“势”,更要取“实”。唯有通过金融开放、聚焦实体经济,进一步助力广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才算得上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覃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