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谱写广西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2020-09-23 08:10:00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谱写广西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 中共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组

 

  去年9月,党中央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总体要求、着力重点,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引方向、定性赋能,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这篇重要文献收入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治区党委及时研究部署政协工作,召开党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举措、新办法,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我区政协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自治区政协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主动对标对表,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我区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自治区政协党组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组织全区政协系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推动会议精神深入八桂大地。召开党组会、专题会、理论中心组和各种座谈会系统学、深入学,组建9个学习座谈小组领头学、集中学,加强三级政协组织和委员以及机关干部联动学、研讨学,指导市县政协通过办培训班、山歌对唱、专题宣讲等方式,推动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成立时的共识和初心所在,政协党组织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各方面、落实到政协履行职能的各环节;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人民政协工作定位的新内涵,必须始终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更好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功能作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通过有效工作,努力使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基本遵循,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聚焦“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政协工作;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政协工作的价值追求,必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主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二、全面落实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干出新样子、展现新形象

 

  自治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认真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完善举措,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政协事业发展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第一,强化政治责任,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得到落实。落实好党对政协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执行党委部署,发挥好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党员常委向政协党组述职、点评党员常委履职情况、设立临时党组织等制度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第二,探索创新协商内容形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彰显。明确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责定位,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增加监督性协商议题比重,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广西)自贸区、打造珠江-西江绿色经济带、制定“十四五”规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协商议政。进一步完善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等为重点的协商议政格局,打造委员自选议题协商、《桂在协商》、“点上协商”“逢十说事”等富有特色的协商新形式,使政协协商依托互联网、走进全媒体、面向界别群众、对接社会治理,提升了凝聚共识的效能。

 

  第三,加强政协制度建设,政协工作运行进一步规范有效。出台加强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意见,建立完善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专委会、副主席联系界别活动组制度,探索“全员入委”,夯实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合作共事机制,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作出机制性安排,首次安排各民主党派广西区委、自治区工商联在全会开幕会上作大会发言。落实走访看望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开展全区政协履职提质增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评选全会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最佳大会发言,充分激发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各级政协协同调研、联动协商、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政协系统整体效能。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政协增设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服务管理委员能力得到增强。各市县针对政协工作基础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出实招、解难题、见实效,共新设政协内设机构82个、人员编制231个,政协委员活动经费普遍提高,政协履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积极推动乡镇委员联络站(室)建设,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第五,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政协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注重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书香政协”读书活动,组织实施委员全员轮训。深入开展专题性委员宣讲团、党外委员专题视察等工作,推动委员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从承担义务、评价激励、担当作为、视察协商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激发委员高质量完成“委员作业”。以“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服务、大落实”为抓手,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为政协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持续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不断开创广西政协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是一项长期政治任务,自治区政协党组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抓常抓长、抓实抓细,推动贯彻落实工作持续深化,不断上水平、见成效。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协履职全过程。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学习党中央、全国政协、自治区党委最新重要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使“两个全覆盖”更加健全有效,形成政协党组有部署、政协组织有落实、政协委员有行动的党建促履职工作格局。

 

  (二)着力围绕中心大局协商议政。把组织和开展协商作为主要工作,着重开好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更加灵活、更加高效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跨区域专题协商等,提升《桂在协商》、委员自选议题协商质量。聚焦我区中心工作,重点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积极协商议政,助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更好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有主导、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委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政协大团结大联合作用,广泛做好联系界别群众、团结社会力量的工作。丰富界别活动载体,更好听取和反映社会各界声音。充分发挥广西毗邻粤港澳和东盟、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扩大对外交往联谊,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汇聚建设壮美广西正能量。

 

  (四)不断夯实履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以协商制度为主干,覆盖专门协商机构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完善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完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全区政协整体工作水平。

 

  (五)持续推动履职提质增效。把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落到实处,引导委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切实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当好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改善委员履职环境和条件,完善多层次、多方式联络服务委员制度。持续推进模范政协机关建设,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提高履职质量和实效。持续推动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切实改善市县政协履职条件,提高市县政协协商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更好地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