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薪火相传演绎伟大时代

2019-11-28 09:03:00 作者:陶思禄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薪火相传演绎伟大时代

——全国政协京昆室“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研综述

 

  “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佘太君穿宅越院来到了前厅。今天是老身我的寿诞庆,一家人膝下承欢满面春风。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年老人我盼的是一门忠贞……”

 

  在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栗桂莲演唱了一段豫剧《五世请缨》。高亢激昂的唱腔,赢来掌声不断。大山深处从没有唱过豫剧的壮族同胞们,被豫剧热烈又朗朗上口的旋律打动着,也跟随着委员们共同唱和起来。一句“呀咳哪嗬呀咳咳”,让委员们和壮族同胞瞬间走近彼此,亲如家人。

 

  这是11月18日至22日,全国政协京昆室“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研组来桂,就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中的一个动人场景。

 

  当前,随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全社会正在形成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新局面,戏曲界再次迎来了春天。新时代条件下,戏曲院团、艺术院校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在戏曲人才培养上,有哪些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调研组一行深入艺术学校、文艺院团及农村地区,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详细了解戏曲传承发展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充分研讨、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为广西戏曲事业的发展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落实重大政策 促进繁荣发展

 

  “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对广西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了解广西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总体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推动戏曲传承发展。”谈起调研初衷,调研组表示。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是全国百家非遗馆之一,也是广西目前唯一一家。展馆依托桂林市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以桂剧、彩调、广西文场等地方戏曲、曲艺为展陈体验核心,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向市民游客展示桂林文化风骨、文化精神、文化魅力。调研组一路都很自然地把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其中,并对桂林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戏曲文化传承保护创新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繁荣发展戏曲文化就要做到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要进一步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艺术与文化娱乐的区别和发展路径,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更好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政策要实实在在落地,给戏曲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演出环境,才能使戏曲繁荣,才能将戏曲传承。

 

  在桂林期间,调研组一行还来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彩调)之乡”永福县,深入到永福县罗锦镇彩调文化广场、罗锦镇彩调剧院、林村彩调传习基地,实地考察基层文化建设、戏曲进乡村、戏曲教育等情况,现场观摩了当地的彩调表演和彩调教学。调研组认为,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彩调) 之乡”,永福承担着对彩调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责任。彩调在永福有广泛群众基础,当地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戏曲传承保护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群众拥护、喜爱的戏曲文化传承保护好,将发扬优秀戏曲文化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做好城乡统筹和资源配置,加强体制机制探索,保护和扶持专业戏剧院团,重视阵地和人才建设,提升戏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基地由广西戏剧院设立,分别设有壮剧、桂剧、彩调剧和京剧介绍、戏剧改革、西南剧展、刘三姐大汇演等板块,通过视频、录音、图片、文字等不同形式,系统展示了广西7项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戏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调研组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除了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之外,还应提高全社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推动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加大对戏曲艺术的资金投入,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划拨专项资金来改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的生活条件,为戏曲传承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调研中,委员们也深深感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已经在各地得到贯彻和落实,其方向和目标既明确又准确,但在某些具体操作上,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戏曲的传承发展是文化引领工程的一部分,要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机制;把戏曲当作民族培根铸魂的事来做,继续发挥戏曲的引领形象,在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方面做出新成绩。”调研组建议。

 

  “戏曲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成熟的标志。广西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并且是有着很富有的戏曲文化资源的大省,如何盘活戏曲存量资产是当前广西亟需重视的问题。”调研组呼吁,广西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潜心做好传承,让戏曲艺术在世界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认可,通过最具中国韵味的话语和声音去多元化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利用优势条件做出榜样,抓好边疆戏曲,让戏曲走出国门,通过戏曲交流打开南大门。

 

  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传承创新

 

  俗话说:“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要想成角儿,最关键的是在幼年时就开始训练,即所谓的“幼功”。幼功的黄金阶段就在10岁到18岁期间。调研组了解到,如今青黄不接、缺乏传承人,已成为地方戏曲种消失或衰落的最直接原因。如何接续地方戏曲的人才“断层”,成为地方戏曲振兴和发展的关键。

 

  广西艺术学校是一所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建校以来,先后开设了戏曲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舞蹈表演、话剧表演等专业,为广西区内外各级专业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调研组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艺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摇篮,学校培养和剧团发展应该对接起来;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学校要下大力气请名师和名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就要依靠艺校,就要有好生源,好老师,形成一个教学体系,然后才能越来越好,才能后继有人。

 

  桂林市艺术学校是桂林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艺术专科学校,是桂林艺术教育的重要窗口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人才培养基地。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校舍建设、学生文化课学习等方面情况。调研组呼吁,戏曲的繁荣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地党委、政府一定要在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方面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调研组寄语桂林艺校师生们要牢牢坚持文化自信,通过戏曲展示真善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核心;勉励学生在学艺过程中既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又要学好文化课,做有文化的艺术工作者。

 

  “人才培养是关键。希望各院团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通过好的戏曲剧目,带动当地的非遗剧种人才培养,助推戏曲非遗剧种发展。”“在院团的顶层设计上,要研究出适合当地院团发展的用人留人送人机制,树立戏曲人才的自信心,提供良好平台。”有委员在调研座谈会上提出。

 

  坚守从艺初心 焕发时代魅力

 

  一代一代传下去——是戏曲人共同的心声。前辈们拿命在演戏,新一代戏曲人拿命在坚守。

 

  一直以来,《打棍出箱》都是广西戏剧院的经典桂剧绝技节目,以高难度的“跌箱”闻名。演员需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木箱里,完成箱上倒趴虎、出箱转体、三跌四出、箱上抢背、变衣跌箱、箱上悬人、后空翻入箱等高难度动作,被誉为“中国戏曲一绝”。1994年出生的叶伟程是广西戏剧院《打棍出箱》的演员,他9岁开始学习杂技表演,今年是他成为《打棍出箱》演员的第三年。“没有演出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训练基本功,一旦减少训练,很快就会荒废。”叶伟程坦言,以后还要不断学习,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坚守初心,为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调研组成员了解到,《桂林有戏》 厅堂版于2018年初在桂林成功首演,至今已在“桂林有戏”剧场驻场演出200余场,并于今年9月登上国家大剧院,得到业界一致好评。“很感动,中华文化几千年怎一个情字了得;很讲究,一招一式都遵循规律、注重仪式感;很精彩,现场的戏曲表演都非常到位。”调研组在观看完《桂林有戏》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桂林有戏》的戏曲演员用心演出,唱念做打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讲究,整场演出集桂林地域特色、桂戏文化底蕴、当代文艺风采于一身,让调研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桂林有山有水更有戏,体味到了桂林人文历史的厚重、层次和水平。“戏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载体,从剧本、演唱、乐队,到布景、道具、脸谱、武术,都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调研组呼吁,戏曲艺术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坚持戏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戏曲与时俱进,传承和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一直在证实着这句话。被誉为壮族民歌“活化石”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以纯粹、地道的壮族语言进行演唱,体现出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壮族文化魅力。近年来,马山壮族民歌真的走向了世界:它曾到埃及、芬兰、阿曼、荷兰、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演出,向世界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马山县多来年为保护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如建立非遗保护的制度、挂牌成立传承基地、建立展示馆、进校园、编写理论教材、深入挖掘研究、定期开展培训、壮大传承队伍等诸多措施。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如今,仅安善村原生态壮族三声部民歌演唱队员就有 35 人,都来自本村村民。委员们表示:壮族三声部民歌对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政策落实得好!

 

  广西木偶剧团是自治区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木偶戏”传承单位,也长期致力于木偶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广西特征显著、独树一帜的木偶艺术。广西木偶戏经过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薪火相传,乘风破浪,傲然挺立,硕果累累,如今,在新时代由一群年轻人再挑重担,续写新的华章,成为广西民间文化中一朵引人瞩目的奇葩。“整个表演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戏曲一代一代人的坚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坚定自信,坚守根本,改革创新,才能够不辜负新时代文艺的使命和担当。”看到有这么一支在基层工作当中爱岗敬业,把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都融入到了自己的灵魂和骨子里,无论遇到多少艰辛和困难,仍在坚守在担当的年轻人,调研组成员心里充满了欣慰。调研组坦言,木偶是世界级的艺术,木偶演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木偶的各种基本操作,还要熟读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精品之作,把它们提炼出来,形成个性鲜明的木偶戏,用自己手中的木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之美。

 

  “剧团发展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大家一路走过来都很不容易,现在我们能够深刻地去体会这些,我们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这个技艺传承好,把广西木偶事业发扬光大。”广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叶青殷切希望专家们给予大力支持,让广西木偶戏能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山戏海、花团锦簇、行云流水、字正腔圆、聚力凝心、初心所在、光辉历程、砥砺向前。”临行时,调研组一行用 8 个成语概括了此行的感受。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聚焦问题建言献策,为戏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戏曲内在的生机活力,持续扩大戏曲文化影响力。 □ 陶思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