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加强防城港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2012年9月)
根据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和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以及市政协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2012年5月、7月,以市政协主席赵发旗为组长、副主席林兴、黄福明为副组长的市政协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部分景区景点和在建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并实地考察山东青岛市和曲阜市、浙江杭州市、安徽合肥市和黄山市,以及广东的湛江市和区内的北海市。调研和考察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调研、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宣传推介了防城港,加深了与兄弟地市政协之间的情谊。通过这次市内调研,亲身感受了我市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积极根据市委的决策意图和这次专题调研情况,对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开展了积极探讨和反复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现将这次调研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市委市政府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贯彻。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市发出了构建海洋文化名市的号召,并把“以文化旅游旺市”作为我市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推动全市文化旅游的赶超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的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成立了专门机构,牵头组织市直部门、施工单位和协调各县(市、区),积极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国家4A级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培育和推出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创作一批文化精品,新建一批主题公园和文化科技活动场馆,新上一批配套建设项目。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项目建设包干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市文化旅游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资源秉赋逐渐为全市所重视。我市地处祖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山水相连,被誉为“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链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桥头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秉赋。在旅游资源类型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我市是8大主类齐全,31亚类中拥有30亚类;在155个基本类型中,我市有128个。拥有十万大山、南山、珍珠湾、西湾等独一无二的一流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资源方面,有横穿江山半岛的潭蓬古运河,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相当于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3%的滨海湿地文化,全国唯一的兼具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双重身份的京族文化,世代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疍家文化,源于东汉时期的伏波文化,企沙、江平一带的渔业、盐业文化,历经平定交趾叛乱、御侮保边、援越抗法抗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积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边海防军事文化,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港口文化。以刘永福、陈济棠为代表的近代历史名人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防城港工业文化。从而奠定了我市在全国、全区属于文化旅游资源丰沛城市的地位,特别有利于我们广为拓展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滨海旅游胜地和海洋文化名市。
(三)全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日新月异。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全面实施“防城港市‘十个一’文化及旅游品牌项目建设”。坚持以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精品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掘我市的现代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文化优势,精心打造一批较高档次和水准的特色旅游景区及旅游新产品。特别是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刘正东提出的“七个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双二十”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我市的文化旅游赶超跨越。全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景区景点45处,其中4A级景区3家(2010年获得1家,2011年获得2家),3A级景区3家(2011年获得2家),2A级景区2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家,星级农家乐16家,广西旅游名村2家。星级酒店共有2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3家(2010年获得1家,2011年获得1家),三星级酒店20家;国际旅行社23家;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物馆、市科技图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四大场馆建设已经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文化旅游品牌已经打响。国际海上龙舟节、京族哈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金花茶节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享誉区内外;京岛风景名胜区、江山半岛白浪滩景区、边境漂流群景区、西湾旅游区、十万大山森林公园等在区内外有了较高知名度,“滨海、生态、门户”的品牌特色日益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四)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初步建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的激励机制建设。逐年加大创建力度,不断增进激励效果。2006年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加快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2008年市人大常委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议》,2009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防城港市扶持旅游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扶持建设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型商场、大型专业市场的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出了系列扶持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并设立了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了专款对创建高等级景区、高等级酒店进行奖励。其中对5A级景区奖励500万元、4A级景区奖励100万元,对五星级酒店最高奖励1800万元,四星级酒店奖励400万元。市政府还通过减免有关费用、简化有关手续等办法,激励旅游投资开发。各县(市、区)也出台了旅游业发展鼓励政策,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投资热潮。
(五)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批准实施。在这两个产业规划的指导下,全市相继编制完成了《江山半岛风景区总体规划》、《江山半岛大平坡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防城港市西湾岸线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防城港市三岛三湾游线活动总体策划》、《北仑河源头景区规划》、《大瑶山景区规划》、《扶隆大峡谷度假区规划》等35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有力促进了全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序展开。
二是全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形成气候。成功组织申报了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4个自治区文保单位和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族独弦琴艺术”和“京族哈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邀请北京等地的专家对京族名曲进行改编后的音乐剧《过桥风吹》,多次在重大晚会中演出并受到热烈欢迎。弘扬伏波文化的主题公园项目开始实施。刘永福、陈济棠等历史名人故居的修缮保护项目有了新进展。一批名村古镇和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在抓紧进行。
三是重点景区的配套建设初见成效。近两年来,全市共斥资数十亿元,重点完善旅游道路、景区景点水电设施及吃、住、娱、购等基础建设。坚持对外拓展旅游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等15个省级以上的卫星电视投放旅游形象宣传。连续四年成功组织旅游大篷车走进广西各市、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中、东南沿海的27个城市,进行大规模巡游宣传促销活动,有效提高了防城港旅游的对外知名度。
二、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我市文化旅游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与周边城市,特别是与我们的目标城市——厦门、三亚等旅游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具有带动性强和起龙头作用的大景区、大项目支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旅游景观震撼力不强。目前仍以单一观光型产品为主,度假产品、专项产品、复合产品还不多,尚未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品牌景区和精品线路,缺乏在国内外具有很高影响力且能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拳头产品。滨海旅游与其他北部湾城市同质产品相比缺乏比较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地位不高,缺乏龙头企业,难于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我市民族、历史、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比较丰富,但难于连点成线,形成品牌。
(二)缺乏品牌战略投资商和有效集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高端平台。由于规划设计、项目包装、对外推介和产品开发市场等方面的原因,我市目前尚未形成吸引文化旅游知名企业的优势,缺少大型旅游开发商的进入,难于形成高端的投融资渠道和人才、技术集聚平台,制约了防城港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难于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景区景点。特别是经营型、市场管理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拥有高学历、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更少,导致了在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上人力资源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局面。而个别地方因袭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方,又导致了品牌建设难于有所创新。
(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一些重点景区的水、电、道路等配套建设还比较滞后。如从交通主干道进入屏峰雨林公园道路需要拓宽改直。作为旅游精品线路培育的穿越十万大山边海游环线的道路交通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旅游接待设施特别是酒店结构不合理,高端酒店缺乏。如港口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游客比较集中。但由于酒店接待能力有限,难于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到过我市旅游的外地客人反映:到防城港旅游不缺好吃好玩的,就差晚上很难看上一场像样的文艺演出。有些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的高端游客,白天在我市游玩,晚上却跑到南宁市高级宾馆去住宿。
(四)一些关键性的瓶颈问题制约了文化旅游重点建设。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新增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大。如防城港市金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用地525.9亩,潭蓬古运河景区规划用地6680亩。用地报批难度大。由于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权限在国家层面,项目用地报批计划难于通过。加上用地指标主要是优先考虑城市以及工业园区的需求,留给乡镇的用地指标很少。比如皇袍山景区等均存在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还有来自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如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长寿旅游区等,因受保护区的制约,需要进行相应的土地调整。手续复杂,报批困难。二是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上,未编制规划而开工建设或编制了规划但未完成审批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二、三流产品挤占一流资源的现象已经明显。三是在经营管理上,一些重点景区存在有行政管理主体而没有企业经营主体的现象,影响了重点景区的重点开发。一些乡村旅游名村、文化古镇等既没有管理主体也没有经营主体。
三、区外沿海城市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深化认识,高起点高品位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这次学习考察的重点城市,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意识,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意识,品牌创建与品牌效应意识,真正适应时代发展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品牌建设,高起点高品位制定和完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如安徽合肥市,坚持以“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为基调,编制和完善《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淮军文化旅游开发专项规划》等专项详细规划,积极做强淮军文化这一新的旅游文化品牌,精心打造淮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增强合肥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广东湛江市以建设“黄金海岸、生态海岛、休闲胜地、国家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定位,认真编制完善一批新的重点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及配套建设发展规划。
(二)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北海市近年来精心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使涠州岛成为当地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点景区。安徽合肥、黄山和山东济南、青岛等市,坚持突出重点,统一协调,加大投入,不断推进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取得了文化旅游产业“总量进位,增速领先”的良好发展态势。合肥市深入挖掘名人品牌效应,积极打造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旅游品牌;多渠道增加投入,成功创建了徽园、三国遗址公园等国家级4A景区5个、5A景区一个;建成一批融文化演艺、广场休闲、体育娱乐、美食购物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休闲示范街区。青岛胶州市把完善防洪设施、改造利用荒滩、房地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重点景区打造等融为一体,投资近50亿元规划建设16平方公里的少海新城项目。这一项目现已成为青岛市对外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项目,正在吸引高端投资商和国内外游客。目前,已有国内知名企业广东联泰集团采取BT方式投资30亿元进行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800多亩的森林湖项目。中信旅游总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少海五星级大酒店以及璞玉岛。官方数据显示,少海新城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一些项目建设已出工程形象。
(三)协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据介绍,安徽省近几年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产业推进,综合开发的方式,重点建设了安庆太湖五千年文博园、宣城金梅岭军事旅游度假区、亳州老子文化园等13个文化旅游产业工程;精心经营合肥、黄山和芜湖三大旅游中心城市;著名的龙川景区5A级创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这些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的大手笔,张扬和展示了安徽的传统特色文化,又创建了一批旅游精品。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仅龙川景区2011年就接待游客180万人,收入突破6亿元。山东青岛市的啤酒工业产业、青岛啤酒博物馆和青岛啤酒文化三大元素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中国工业旅游的品牌,吸引中外游客。青岛啤酒博物馆既是文化精品,同时又是旅游精品,展示啤酒生产工艺的精品,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万元。还带动了青岛啤酒厂附近的登州路啤酒街建设,平均日客流量达1.8万人次。被誉为青岛“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四)品牌叠加,营造文化旅游轰动效应。杭州西湖以其秀丽湖光山色和众多名胜古迹文明中外,在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至为著名,是杭州市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中外无数游客。仅十几年来,杭州又先后精心打造了三个文化精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和《西湖之夜》。其中每月一小改、每年一大改、常演常新的《宋城千古情》年均演出1000场,观众200万人次,收入约2亿元。还有活跃在杭州城区的杭州越剧团、话剧团、杂剧团、艺术团等10家著名剧团的精彩演出,为各地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送上一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盛宴。白天游西湖,晚上看大戏,形成了文化旅游的轰动效应。2011年杭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
(五)对外开放,携手大企业拓展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山东曲阜市以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大会为载体,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前来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与新加坡RSTN集团合作,推动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项目建设、联手无锡灵山集团将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主题景区和高端休闲度假区;以加强“三孔”外围景区保护利用、明故城保护复兴和市场化运作孔子博物馆等富于开发前景的项目,吸引上海复星公司、浙江横店集团和中海外投资建设公司参与投资开发。今年4月该市举行第二届文化旅游财富招商大会,共有上海华裔城集团,颜氏企业国际投资集团、中国创意同盟等150多家知名企业的客商参会。大会共签订项目22个,项目总额106亿元。这次考察调研所到之处,当地的同行兴奋自诩他们的文化旅游重大项目都是企业投资和市场运作。
四、加强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在规划编制中突出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的战略地位
东兴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市情的发展变化,认真按照有关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完善我市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坚持在规划编制中突出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障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及其配套项目的资源配置,确保相关的优质资源真正用于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和精品打造。要防止和克服二、三流规划产品挤占我市一流文化旅游资源的不良倾向。要严格选择和监督具体项目设计单位,认真克服当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调查研究不够,资料收集不全,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把握不力,生搬硬套和盲目克隆类似景区、景点的规划产品等弊病,切实在规划设计上保障我市文化旅游精品打造的特色个性和市场竞争优势。
要突出重点,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抓紧做好珍珠湾国际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和十万大山国际山地休闲旅游区旅游开放规划;切实按照东兴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完善金滩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以及原有景区的升级改造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及配套建设规划,文化节庆品牌内涵丰富及创新规划,高级宾馆建设指导规划,真正形成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精品打造的主流态势。积极营造以大手笔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和品牌企业的对外合作氛围,推动我市新一轮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二)不断加强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力度
各级领导要不断强化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意识,高度重视我市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加快构筑“两山一带一区一湾”旅游新格局。突出滨海风光、边关风情、民族风格、长寿生态、海洋文化、养生文化等特色,打造“生态、海洋、长寿、异国”黄金旅游品牌。重点建设珍珠湾国际旅游区和中越边境国际旅游带,先行建设金滩国际旅游岛,强力推进白浪滩、西湾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十万大山生态长寿文化旅游、港口文化旅游、东兴国门旅游、北仑河口跨国旅游、企业工业生态旅游、边境高山漂流等重点景区。重点开发“三岛三湾”旅游精品线路。争取国家尽快批复异地签证旅游,拓展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旅游黄金线路。积极推进穿越十万大山边海环线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工作。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拓展我市的旅游精品线路。联手境内外主流媒体打造我市的旅游宣传品牌,扩大我市旅游发展的知名度。努力把我市的白龙体育休闲公园、西湾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白龙珍珠湾休闲渔业基地等特色旅游景点,瑞海尚都酒店、其沿大酒店、宁泰假日酒店等高端接待基地,以及一批名村古镇,特色旅游商品暨风味美食街区,打造成为我市吸引外地旅客的亮丽名片。
(三)把打造海洋文化名市作为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大手笔
牢固树立城市就是大景区、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的思想,以一流的城市建设支撑全市文化旅游的品牌化建设。要认真按照我市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城市布局和城市主框架。突出“海湾、门户、生态”特色,实施“东拓西延北扩”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超百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加快新老城区的连片对接和城市核心区建设。以中央商务区为主轴,合理布局一批商业、金融、教育、医疗、文体、交通、通讯等现代化服务建设项目。切实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城市配套建设,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带动周边街区、小区建设。要突出抓好以西湾景区为纽带的主题公园,文化、体育、艺术场馆,广场和道路景观绿化美化建设,以富于滨海风光,边关特色,宜居宜游的港城新形象,吸引海内外八方游客。以城市建设的提速带动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
(四)积极参与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活动
国家文化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旅游局等国家部、委办、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和推动部门工作的需要,先后推出了一些体现部门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活动。如农业部联手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同类性质的创建活动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利部)、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旅游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国家文化部)、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建设部主管的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全国文明城市(中央文明办)、特色名镇名村(广西住建厅)等系列创建活动。这种由国家部、委办、局主办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活动,容易取得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参与创建单位容易获得有关部门的贴身指导和物质支持,对于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推动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增强民生福祉,提高对外知名度,均有很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市东兴市荣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上思县获中华诗词之乡,东兴市江平镇竹山村被列为全区特色名镇名村示范建设单位,上思县十万大山金花茶观赏园入围2011年度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名单。我们应该鼓励县(市、区)更多地参与各种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我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五)建立健全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根据我市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重点在项目投入、资源配置、人才引进、财税扶持等方面,建立健全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品牌景区建设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共同建设、营销共同推进,利益共同分享的市、县(市、区)“共建双赢”开发与运营机制。对投资大、带动力强、有利于民生改善的影响较大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开发形式,用地价格、税费激励、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与灵活的政策优惠。采取专项奖励、专项补贴等方式,激励和支持国内外品牌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我市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对新建的国家级3A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实行税收先交后奖政策。对属于按时开工、按期建成并投入营运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项目实行一次性优质建设项目奖励。对景区“升A”、酒店“升星”成果显著的企业给与一次性奖励。对重点景区、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项目,自核准之日起,1年内未开工建设,或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且无正当理由的,依法予以注销并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权、经营权。
(六)积极协调解决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是通过严格规划管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适当倾斜的综合协调办法,认真解决加快我市文化旅游发展遇到的项目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江山半岛、京岛等重点景区征地拆迁困难的问题。二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项目管理和施工监督,认真解决局部开发影响整体开发,二、三流产品项目挤占一流资源妨碍一流产品项目进入的问题。认真解决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京岛风景区的项目建设与林业保护的冲突问题。三是通过改革完善,突破白浪滩旅游度假区、京岛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景区有行政管理主体而没有企业经营主体而产生的瓶颈问题。四是增加投入,重点解决部分景区供水供电保障不足的问题。五是加强品牌包装和向外推介的力度,切实解决我市对外旅游知名度不高的问题。六是通过以优引大,以优质项目、优质资源、优质服务,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和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解决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速遇到的人才、资金、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