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明:水运通道建设大会战需要解决五个关键问题

2014-04-22 16:18:00  
【字体: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主委
钱学明
(2014年4月22日)

 

       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战略部署,成效有目共睹。至2013年底,港口吞吐量达到1.07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1.61亿吨,初步实现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目标。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促进了沿江各地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推手,联接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港澳地区的纽带作用日益突出。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指日可待。自治区作出西江水运通道建设大会战的部署,非常及时而且必要。我认为,打好大会战要解决五个关键问题。
 

       一、加快过船设施建设,提高通航能力。过去,西江主通道和支线航道的过船设施(船闸、升船机)业主,多数是兴建水电枢纽的企业,船闸仅作为水电枢纽的附属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不一,业主构成复杂,规划、建设不配套不协调,少数处于航道关键节点的过船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已不能适应水运通道发展,阻航、碍航和低标准通航情况较为突出,成为制约西江水运发展的主要矛盾。2007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投入运行以来,已出现多次较大规模的滞航,最多一次滞航船舶达到1400多艘。
 

       要提高通航能力,过船设施的改扩建就必须先行一步。但是过船设施建设投资大,而且是公益项目,原来的业主没有积极性。据了解,仅长洲三四线、贵港二线、西津二线、红花二线船闸,以及龙滩水电站、百色枢纽和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建设预算就达100亿元。
 

       因此,自治区要尽快明确投资主体,解决资金来源,完善管理模式,加快过船设施改扩建步伐,解决水运通道瓶颈问题。
 

       二、协调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率。现代化的西江水运体系,需要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来支撑,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但是目前我区各港口基本都存在进港公路建设滞后、公路等级过低的问题;进港专线铁路仅贵港港有,港口与后方货源地通道衔接不畅;航空、管道与港口衔接还是空白;园区与港口间尚未形成便捷通道,港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由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有“中央军”也有“地方军”,甚至跨行政区域,最容易导致责任不清,成为“三不管”地带,有关项目推进协调难度大,同样需要自治区出面协调解决,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三、统筹协调产业布局,提高运能利用率。目前西江水运通道上行与下行货物比重严重失调,2008年上下行货物之比为1:3.2,预测2015年为1:3.8,大量空船占用宝贵通航能力,也造成运力浪费,与重庆市长江水运差距明显。重庆2004年上下行货物之比约为3:7,到2009年约为1:1,上下行非常均衡。与此同时,我区西江水运通道运输的物资大部分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这既与沿江经济发展水平低、货源单一、结构不合理有关,也与水运通道对高端产品服务和吸引力不足有关,难以调动高端产品主动利用水运通道加快发展,水运通道的优势、效益难以体现。
 

       因此,特别需要自治区统筹协调全区产业布局,并与西江水运通道覆盖的省份加强沟通,协调利益,搞好规划,利用好西江水运通道的运能。同时,制定政策,把西江水运通道的有限能力,优先服务于高端产业,甚至形成倒逼机制,淘汰低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合理规划沿江园区建设,解决用地难题。沿江各市以及县(市、区)出于各自发展需要,均布局了临江园区。这些园区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因此,要从自治区层面合理规划沿江临江园区,协调发展,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同时也解决上下行货物不均衡的问题。
 

       五、慎重选择港口码头业主,早日发挥效益。沿江码头泊位是非常有限而宝贵的资源,要谨防一些财团以“圈地”为目的竞标港口码头。大会战也不能一哄而上,而不问对方“身份”、目的。总结我区的经验,具有物流背景的集团企业,有办法有能力组织到货源,中转港、货源港角色并重,发挥港口码头的核心功能,让有限的资源能产生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