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时政动态 > 正文

“2022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综述

2022-11-22 08:12:00 作者:简文湘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看广西新变化 讲广西好故事
——“2022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综述
 
  11月15—21日,来自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及国际专家学者、外籍自媒体人走进壮美广西,深入革命老区百色、岭南古郡钦州两市开展行进式体验采访。
 
  一路走,一路看,广西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蓬勃发展的向海经济,让境外媒体人连连赞叹。广西新时代的生动故事,通过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视频,源源不断地向海外传播。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让人着迷
 
  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拍摄“麽乜”香囊制作过程、体验坭兴陶拉坯技艺、敲响传统打击乐器烟墩大鼓……广西的历史和文化让境外媒体人直呼“让人着迷”。
 
  11月16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境外媒体人聆听讲解员讲述百色起义的革命历史,参观馆陈文物和图片,感受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斗争精神。
 
  走进广西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境外媒体人被“麽乜”的制作工艺所吸引,纷纷围拢细看。在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麦琼方的努力下,原本单一的“麽乜”香囊已发展为“麽乜”手机挂链、耳环等系列壮族特色产品,并远销至美国、英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直播博主、中国—东盟经济研究学者泰露露认真拍下现场制作“麽乜”的过程。“中国的壮族文化和泰国的传统文化比较相近,壮族文化能保留至今并传承给下一代,就是因为有像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这样的地方让大家去体验和学习。”她说。
 
  在广西钦州市坭兴陶博物馆,境外媒体人兴致勃勃地观摩体验坭兴陶拉坯、陶刻等技艺。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坭兴陶陶艺大师钟毅的指导下,瑞典《北欧时报》特派记者Jeren Dagdyyeva用刻刀轻轻地在陶器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在我的国家也有类似陶器的制作,我希望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多多宣传钦州坭兴陶。”Jeren Dagdyyeva说。
 
  中国的乡村振兴经验值得学习
 
  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种植砂糖橘走上致富之路;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头塘村村民靠种植小番茄建起了一栋栋新楼房;钦州市渔民养殖大蚝过上幸福的生活……乡村振兴政策给广西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境外媒体人“啧啧”称赞。
 
  百坭村曾是“十三五”时期的深度贫困村,也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参观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意大利侨网副总编辑李俏红被黄文秀的故事所感动:“了解到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所付出的艰辛,感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的故事十分值得大家学习。”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百坭村砂糖橘种植基地,境外媒体人兴奋地穿梭在果园,拍摄起现摘现吃砂糖橘的视频。村民班统茂告诉大家,发展砂糖橘产业后,村里每户每年收入几万至十几万元。
 
  作为“南菜北运”秋冬蔬果中重要的品种,百色番茄热销中国各地乃至海外。在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头塘村番茄种植基地,加拿大网络自媒体达人劳世国模仿“大力水手”吃小番茄的视频传到网上,引来众多点赞。
 
  在龙门蚝湾大蚝产业示范区,采访团实地参观万亩蚝田,媒体记者们有的用视频记录敲生蚝技巧,有的则兴致勃勃地捞生蚝品生蚝……目前,钦州已形成养殖面积超15万亩、产值超30亿元的大蚝养殖产业,成为当地渔民致富的主要产业,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产量在华南地区均排第一位,苗种远销越南、文莱等东盟国家。
 
  来自印尼《千岛日报》特约记者、自由撰稿人何明祥认为,此行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国乡村的美丽蜕变。“中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帮助农村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经验值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学习。”
 
  发展“向海经济”与保护环境并行
 
  参观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看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考察华谊公司及华为数字小镇……目睹了广西“向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境外媒体人连称“不虚此行”。
 
  19日,境外媒体人走进中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双小车岸桥稳稳地将集装箱吊装到智能导引运输车(IGV),运输车接到货物后自主前往智能系统指定的地点。看到这一幕,巴基斯坦自媒体人吉米感到眼界大开:“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让我印象深刻,我希望能把中国智造的智能化应用经验介绍给巴基斯坦民众。”
 
  在平陆运河建设现场,境外媒体人了解到,作为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总投资727亿元的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直接开辟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我将把我的所见所闻带回孟加拉国,让更多的孟加拉国老百姓了解中国尤其是广西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孟加拉国自由撰稿人吴迪说。
 
  钦州市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这给境外媒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澳门亚太通讯社社长刘继明在他的报道中如此描写:“一条壮观的入海公路,将三娘湾和钦州港海域一分为二:公路西边是布局了‘油、煤、气、盐’多头并进产业体系的临港工业区;路的东边留给白海豚。‘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的理念令人称赞。”
 
  让境外受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为期7天的采访活动,境外媒体记者纷纷表示此行大有收获。柬埔寨柬中记协主席、东盟通讯社社长刘晓光多次来广西参加各种采访。“十多年来,每次到访广西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八桂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赞叹和钦佩。”他说,“作为海外媒体的一员,我非常愿意把包括广西在内的中国发展成就介绍给所在国的民众,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缅甸《金凤凰报》记者刘泽钦第一次来广西,在参观走访中,他切身感受到了广西的快速发展。“我希望把广西的乡村振兴、港口建设、城市建设等经验传播给缅甸读者,学习借鉴广西在多领域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和了解了‘古色、红色、绿色、蓝色、炫色’的多彩广西,希望今后能将自己的真切感受融入对中国的报道中,吸引更多优质海外企业和专家学者来广西投资、交流。”日本《日中商报》驻沈阳首席代表李芳芷表示。
 
  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共有28家海内外媒体传播平台先后刊发报道700多篇次,国内外新媒体点击量超3000万。中国新闻社及所属全媒平台、法国《欧洲时报》、瑞典《北欧时报》、日本《日中商报》《中文导报》、意大利侨网、缅甸《金凤凰报》、柬埔寨东盟通讯社、印尼《国际日报》《千岛日报》、加拿大《加中时报》、泰国《泰国时报》《星暹日报》、新加坡《环球周报》、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网、乌兹别克斯坦丝路新观察、孟加拉国《每日太阳报》、澳门亚太通讯社、澳门卫视、北欧国际新闻中心、斯里兰卡国际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发布《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壮美新画卷》《广西最长跨海大桥与“海上森林”同在 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通江达海 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速》《一针一布一草药,广西“扁担姐”唤醒指尖上的非遗》《广西:蓝色海洋筑梦新发展 江海陆联动谱写开放合作新篇》等重点报道。同时,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在脸书、推特、INS、电报账号和照片墙等发布帖文近100条。□ 简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