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正文

关于大力推进我区产业扶贫工作的建议

2017-08-20 22:08:40  
【字体: 打印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37 号

 

案    由:

关于大力推进我区产业扶贫工作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农业厅

会办: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    容: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扶贫是我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持续减少贫困人口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有所成效。

  (一)加大扶持力度,扶贫龙头企业日益壮大。我区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土地、资金、税收、项目资金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和优惠。二是强化服务企业,积极为扶贫龙头企业提供政策、项目、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技术培训。三是扩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规模。通过以上举措,有力地促进扶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阶段,全区共认定了112家扶贫企业(其中国家级22家)(二)增加财政投入,扶贫产业覆盖逐步扩大。仅仅2015年前三季度,自治区就安排超过6.5亿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项目覆盖3671个贫困村。截至目前,我区财政配套投入扶贫的资金逐年增加,超过41亿元,推动了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扶贫效益不断提升。

  (三)创新经营模式,企农合作成效初步显现。扶贫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大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

  (五)推行示范工程,扶贫主导产业逐渐形成。我区各级政府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因地制宜实施各种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如玉林市的“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林市培育十大优势产业扶贫基地,来宾市打造“互联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新模式,贺州市大力抓好重点产业发展等等,各地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种、养、加、游四大板块的扶贫产业加工;主导产业覆盖了很多贫困村,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在各市已显雏形。

  (六)实施产业带动,助力农民增收步伐提速。自2014年10月启动“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贫困村” ”(简称“千企扶千村”)活动以来,广西全区到目前已发动了33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与3300多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新增带动农民当地就业6万多人,新增产业扶贫项目1300多个,新增农业合作社30多个,共募集扶贫资金38.4亿元,其中爱心善款2.2亿元,项目扶贫资金36.2亿元。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当前我区产业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区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贫困群众致贫因素复杂,返贫现象突出,巩固成果难度大,产业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 (一)有产品没资金,部门协作有待加强。

  我区多数地区的产业扶贫主要是以农业产业为主,如进行产业调整,农户缺乏购买种子、技术、设施设备等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从国家相关扶贫金融政策看,小额贷款对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户来说还是贷不上,即便有的专业户要贷也有难度,因为小额贷款规定1、2年内就要还,可是如果要种水果,一年不能挂果,小额贷款就还不上了。商业性贷款要抵押,贫困户没有可供抵押的东西。资金短缺是最突出的问题,导致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够广,投入不够多。因为管理体制问题,扶贫部门只是政府协调议事机构,有许多具体的扶贫工作是由政府多部门管理、实施的,使得各类扶贫资金种类多、渠道多且分散,职权不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扶贫资金的投放合力,降低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扶贫资金现在整合难度很大,这也影响了部分扶贫效益。

  (二) 有人力没技术。技术支撑不足,农民培训力度有待提升。贫困村人口素质相对低下,严重影响产业项目管理技术和经营水平的提升,影响产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配套建设亟待完善。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电路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

  (四)有产?没产业链,产业趋同情况严重,产业初级单一。我区扶贫产业大多是大农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业四大板块,其他产业进入很少。农业产业大都只有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雷同的多,产业缺乏特色。全区农产品销售网络仍不键全,已建立的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高档次农产品集聚较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和覆盖面都有待提升。

  (五)有利益没机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机制不完善。公司+农户合同缺乏约束力,双方利益关系不稳定。

  (六)产业项目分散,规模连片效益需要增强。由于贫困农户分散,按照目前产业扶持政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只针对扶贫对象户,其他农户无法得到扶持,影响了产业的连片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的规模效应。多数扶贫产业项目基本都是由农户分散种植,不能形成连片开发。

  三、进一步推进我区产业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实行政策倾斜。全区要对各市的扶贫工作进行总体布局,提出整体方案和思路。要用足用好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广西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根据地。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特殊地区应该实施特殊政策,可以考虑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贫困地区农民企业发展基金,让他们能够将产业先做起来。其次,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倾斜。对于特困地区,从政策性金融、小额贷款 、商业金融到合作金融都可以实现有区别的倾斜。最后,整合好现有的政策。学习和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能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二)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群众脱贫能力。抓好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技能培训。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多开展农家课堂式、田间地头式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将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有项目扶持,又有技术支持,加强产业项目的科技支撑。

  (三)夯实基层组织,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扶贫基础条件。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村“两委”的思想建设和能力提升,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强化引领农村发展和带领村民致富的意识,转变“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模式,切实增强推动借力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交通、水利、电信等部门的资金优先解决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和产业化扶贫示范村的通村道路硬化、渠道灌溉、以及通讯不畅等问题。

  (四)搭建市场平台,致力特色发展,增强龙头带动作用。要以继续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加速培育信誉好、经济实力及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作为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产业扶贫的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扶持,力争在总量和规模两方面都有所突破。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选好优势项目,突出地方特色,做好我有他人没有的、他人有没我好的特色产业。

  (五)创新投入模式,整合政策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要引导和推动各部门把涉农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分批实施。财政扶贫资金要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扶持方式,在确保利益到贫困农户的前提下,采取财政扶持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以扶持资金入股的形式,相对集中财政扶持资金投入规模生产,提高扶贫产业的经济效应。建立起申请国家补助、争取银行贷款等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机制;改革和创新扶贫资金分配方式,以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扶贫成效等六大因素为主,以脱贫时序为补充,对扶贫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整合产业资源,鼓励社会参与,建立扶贫长效机制。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多元联动的长效发展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千企扶千村”活动,增强对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考核力度。整合行业扶贫与产业扶贫,将大企业扶贫、对口扶贫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

  (七)完善利益机制。首先,推动合作化。继续引导扶持企业或经济能人在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其次,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扶贫龙头企业树立“双赢”的指导思想,保护好基地和农户,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农户支持龙头企业,严格执行企业和农户签订的合同。政法部门要依法维护双方的合同实施,保护双方的利益。三是引导农户多元化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如引导农户出租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八)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对项目的考评。科学评价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覆盖率、对支柱产业的贡献率、对贫困户增收的贡献率,严格按照考评结果进行奖励,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二是对扶贫龙头企业的考评。要完善扶贫龙头?业扶贫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扶贫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等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扶贫龙头企业的进入退出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提 案 者:

 

梁伟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