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案选登

提案之声(2016)第三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12-12 17:16:00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习近平指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

 

 

01 关于大力推动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几点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党 派 提 案

  第 20160001 号

 

 

案        由:关于大力推动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几点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发改委

会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技厅

 

内 容:

  “十二五”时期,我区的创业创新工作成绩显著,不少大学生、返乡农民、下岗工人、小微企业主等社会群体通过创业创新走上成功之路。但我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一、当前我区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宣传力度有待增强。当前我区还未形成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我区出台的推动创业创新政策宣传不够,群众对创业创新认识不足,没有起到很好的较果。

 

  二是教育与培训上有待加强。当前我区各高校都开设了一些创业培训课程,成立了相关协会和培训基地,但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创业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实践,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政府与高校间缺乏有效沟通引导机制,基地同质化,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我区高新区创新力不足。高新区是实现产业创新的龙头,但我区高新区管理模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高新区的不少企业,缺乏土地、人才、研发经费,创新动力不足,一些还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缺乏创新的基本条件。

 

  四是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待加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我区民众对创业创新的创业意识较弱,创业者比例偏低。

 

  二、推动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

 

  (一)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环境。

 

  一是提供政策扶持。要进一步落实扶持返乡创业政策,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创新金融扶持政策等措施。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小微企业扶持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升政府部门服务水平。二是提供环境扶持。推动创业基地、创业指导和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为新企业创办和发展提供多种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借助大众媒体,强化舆论引导,介绍国内外创业理念、创业典型、创业经验等,为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提供金融和土地扶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收情况,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金融鼓励措施,包括财政贴息、贷款担保基金、专项信贷计划等政策。同时,优先解决创业者用地问题。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形成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保障政策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精准发力,实现创业培训的新突破。

 

  一是要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的理念,深入挖掘和开办特色培训。不仅要搞短期培训,也要搞中长期培训,以及提供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创业指导服务。二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兴办培训实体,挖掘各级培训机构的潜力,建立多种形式、多个渠道的培训网络。三是通过校企联合,把人社局的SYB创业培训引入校园,培训学生如何操作培训平台。四是由政府搭建一个路演的平台,鼓励高校的学生有创意、有想法就可以来路演,每月一次,鼓励优秀企业家来当评委,让学生们的创意和想法尽快落地。

 

  (三)注重教育,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创业者是创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当前我区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培养创业精神,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一是逐步尝试改革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增加创新、冒险、自信、独立、竞争等精神的培育。二是积极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把创业教育纳入我区高校正规的课程。在整个大学阶段,都要贯穿创业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置专职教师,让他们参加专业的创业理论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或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重视高校与民企的合作,聘请他们做长期的兼职培训教师,鼓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

 

  (四)搭建平台,夯实创业创新基础。

 

  一是建议我区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服务模式,在市、县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所(站)和创业指导服务站(室),将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担保贷款、专家指导等创业服务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就近式、一站式服务。二是加大北部湾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扶持,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协同创新的意见”, 完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平台。三是以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引入创业中介机制,促进服务机构多元化发展,为初创公司提供技术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创业技术培训,提供会计、审计、法律、信息等方方面面的“保姆”式服务,降低创业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失败风险。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五)促进研发转移,谋求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创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将一些有较大应用价值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重点技术项目,尽快地推向生产和市场。同时,对于区外国内甚至国际的技术成果,政府可以通过举行技术商洽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为区内创业者与区外技术成果架起桥梁,促进引入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活跃我区创业经济,提高企业经营和竞争实力。

 

提 案 者:民革区委

 

 

02 关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案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党 派 提 案

  第 20160029 号

 

案        由:关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案

审查意见:

分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 容:

  受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极大制约。当前,我国从事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的各类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倾向,经济下行的压力地增大。与此同时,高校每年700多万的毕业生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冲击力度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一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仅在2014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就出台了13个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文件;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国务院还设立了总额在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助力创业创新。面对来自中央政府层面的鼓励与支持,面对众多利好政策,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如火如涂的进行。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意义

 

  2014年,我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大幅超额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就业目标,截至2014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3117.66万人,增长14.26%,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创业公司吸纳就业数量不可忽视。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顺利完成这个目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关键。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存在的问题

 

  面对来自中央政府层面的鼓励与支持,面对众多利好政策,地方与高校都以极高的热情去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进程,广大的学子也纷纷投身这一时代的召唤。各地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选拔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冷静理性去思考,就不难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有许多限制性条件的,它需要与客观环境的相吻合才能生机盎然。

 

  当前,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进和运行的情况看,存在着参与各方(包括共青团组织、教育系统、来自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教师、大学生、投资方等)热情高于理性、投入与产出比失衡、创新创业项目对眼球的吸引高于项目的实效等诸多问题,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创新创业的务实性不足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需要我们去找寻答案。

 

  三、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推动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成立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引领这一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在自治区工信委开展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以及地税局将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服务“稳增长”的重要举措等活动的前提下,会同高校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增进地方政府与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向心力,以促进“产、教、学、研、用”的高度融合。

 

  2、政策制定与实施要“责权利”三者兼顾,激发起社会上具有创业、创新活力的全部能动性。

 

  要兼顾好各方力量(包括教育系统决策者与政策落实者、地方政府决策者与政策落实者、创业创新者、社会各界关注者与推进者)在这一实践中的“责权利”。认真分析与研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组分的利益诉求,切实激活高校智脑,深入开展大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成果转化利益共享。设立必要的通道,将有意向的企业投资方、社会金融投资方通过政策引导,切实维护好青年人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后所能带来的远期利益,在此基础上加强两者间的合作,以期实现各方的多赢。

 

  3、充分认识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制策上能够享有共享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后丰硕果实。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中,联接政策与实践的重要一环是来自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指导教师,特别是高校中的指导教师为多。在创业创新进程中,创业指导教师不仅是大学生(青年)创业的指导教师,也是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智脑,政府和高校应当通过制度和措施保障来保护他们的权益,这对拓展大众创业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增强小微企业生存能力是有益的。多年来的实践,使人们感受到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更加注重是学?创新创业团队的利益关注,往往忽略了指导教师利益方面的诉求,仅简单地给予一个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这种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中高度重视。

 

  4、要有方向性地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避免因创新创业带来的重复性投资与建设造成的社会整体资源的不合理消耗。

 

  要针对各大院校纷纷建设的“创新创业园(区、楼)”、各地市县(区)纷纷建设的各种名称闪亮夺目的园区,做好理性思考与引导,既要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人们一时热情的呈现,还要注意避免对于政策的过度解读从而引发的市场竞争过度热情带来的无序化竞争与投入的?性发展。

 

提 案 者:民建区委

 

 

03 关于强化广西大学生创业风险控制和权益保障的提案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团 体 提 案

  第 20160127 号

 

案        由:关于强化广西大学生创业风险控制和权益保障的提案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教育厅

会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保监局

 

内 容: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创业,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充分保障创业大学生的权益。

 

  一、广西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扶持政策与大学创业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创业扶持政策,但整个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宏观政策和号召提倡较多,实际操作性不足,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扶持政策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扶持政策与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创业启动资金缺乏

 

  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家庭资助和向亲戚朋友借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除了少数家庭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外,大多数创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抵押担保,无息或低息贷款十分有限,导致创业启动资金缺乏。

 

  (三)创业风险控制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足

 

  74.87%受访的广西创业大学生希望强化创业关联企业的监管;85.64%认为遇到欺诈等权益受侵害事件时公安打击迟缓、对学生的针对性保护力度不够;72.31%认为维权成本太高、程序繁杂;对缺乏有力度的使创业成本降低的政策诉求不是特别强烈,比较注重降低创业成本政策的仅为26.15%。超过72%的广西创业的大学生希望在面临风险及权益受损时工商、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能对其进行有力高效的保护。

 

  (四)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创业保险

 

  受访的广西创业大学生在其创业面临风险时,70.77%希望其资金权益有安全保障;68.21%希望迅速获得司法保护;64.10%希望能够获得创业保险理赔。

 

  (五)失真的信息污染导致创业失败

 

  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针对大学生涉世未深、创业经验不足、急于求成的心态,对创业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精心伪装,将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描绘成低门槛准入并具有高投资价值和回报率的项目,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上当受骗,导致创业失败。

 

  二、广西大学生创业风险控制和权益保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与先进省市进行对标分析,开展一次广西大学生创业评估,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广西大学生优惠创业政策,优化创业手续和程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窗口或机构保持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的风险评估与前置性处理;在机制和执行上确保政策落地,以有效激活或刺激大学生创业、减化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充分保障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二)创建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践交流平台

 

  首先搭建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培养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依托创业模拟实训考核评价,择优提供创业资金、项目开发、融资服务以及跟踪扶持等;其二,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与权益保障模拟实验室,通过设置现实化的风险与权益受损情境,推进大学生创业风险和权益受损处置预演,帮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有效降低创业学习与适应性成本。

 

  (三)推动设立广西大学生创业保险基金

 

  通过保险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担保等资金行为进行再保险,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风险池”,构建大学生创业风险预警系统和熔断机制。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大学生创业备案与评估机制,通过对创业阶段的认定,建立广西大学生创业优质项目名单,为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进行融资和保险服务提供支持。

 

  (四)充分发挥各地创业实践基地作用

 

  要求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工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与当地高校进行无缝对接,发挥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作用,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较低成本的经营场所和孵化服务,并在资金、项目、技术、实习岗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训

 

  要加大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投入,推动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业教育,指导高校开展具有真正市场意义或实践适应性价值的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创业教育形式,为有志创业大学生做好创业辅导和帮扶;相关部门要做好毕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编制专项培训计划,优先安排培训资源,切实抓好组织实施,使每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要重强化风险控制和权益保障方面的教育培训,特别是相关的案例风险。

 

提 案 者:团区委

 

 

04 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引导扶持工作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163 号

 

案        由: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引导扶持工作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会办: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内 容: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上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阵痛期,长三角、珠三角许多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品销售困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缩减生产规模,减少工人来渡过困难期;消费乏力,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倒闭转型现象普遍,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前返乡。

 

  据调查了解,南宁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大部分村屯,尤其是远离城镇的村屯,都出现了农民工失业,或者工厂几个月不开工,提前返乡的现象。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农民工返乡率达到了35%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左右,部分面临招工难,招年轻工人尤其难的涉农企业,近半年都可以招到外出务工返乡的年轻工人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普遍处于在家待业的状态,对明年就业形势执消极的态度,有的想明年早早出去碰运气,有的想留在家乡附近找工作,有的想利用自己这几年打工积累的经验去创业……就业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明年或者今后一段时间内最焦虑的问题。

 

  大部分农民工失业,或因工资低而无法维持生活,提前返乡,给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返乡农民工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不能充分就业创业,会导致他们家庭生活困难,出现新的贫困户,给精准扶贫攻坚、社会管理等工作带来新问题、新压力,因此,我们建议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引导扶持工作:

 

  一、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动态

 

  开展返乡农民工动态调查工作,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返乡农民工开展摸底调查,详细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以前从事的行业,掌握何种工作技能,明年或者今后就业创业打算,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建立返乡农民工个人情况卡,为制定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重要依据。

 

  二、做好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农民工在当地就业

 

  梳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意向,准确掌握当地企业,尤其进村的涉农企业,明年的生产安排和用工计划,协调企业尽量雇佣当地返乡农民工。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手机、电视、电台、报纸等将招工信息及时公布,引导返乡农民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再就业技能

 

  针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展家政、物流、电商等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进入新的、紧缺人工的行业领域,获取工作岗位和较好的工作报酬;根据当地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培养长期、固定从事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技术队伍。

 

  四、做好创业指导工作,大力扶持农民创业创收

 

  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整合现有的农业扶持项目,加大金融业支持农业发展的改革力度,加大政府担保的贴息贷款,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科学性、可行性,加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鼓励有知识、有胆识、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他们熟悉的农业行业、农业服务业等创业,做好各种创业政策宣传,各种市场信息发布工作,让创业者充分了解市场,以创业带动就业,让他们就地安居乐业。

 

  五、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维护稳定团结发展局面

 

  以自然村、社区为单位,强化各种文明习惯、健康卫生等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防治因返乡农民工无法及时就业产生各种过激情绪,必要时要成立心理治疗救助队伍,专门对重点人员开展心理救助。

 

提 案 者:黄武杰

 

 

05 关于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创业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271 号

 

案        由:关于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创业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科技厅

会办: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农业厅

 

内 容:

  在解决我国农村贫困的问题上,任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注定是不可取的,简单地强调农民需要技术和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最终都将有可能演化为政府和科技人员的“一厢情愿”。科技扶贫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机制、农民需求和科技人员知识的共同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速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科技人员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创业,在促进发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经济提高,还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创业的作用

 

  (一)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

 

  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一方面,由于科技人员的收益与其技术成果的市场表现有直接关系,这将促使科技人员更加关注新技术的市场需求,有助于解决科研与市场脱节、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入股使农民不需一次性支付费用便可获得技术,这样以内部分享利润代替市场交易费用,为农民节约资金。

 

  (二)传统的农技推广资源得以重组和优化

 

  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入股,农业高科技的掌握者引入农村,使他们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的推广、扩散和应用的同时,也将自身的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这种“高位嫁接”的做法,既减少了农村技术引进的成本,又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二、为了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创业,特提如下建议:

 

  (一)设立技术评估机构,严格执行技术审核

 

  对所入股技术、项目进行作价评估。评估机构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权威性,确保评估价值的准确性、公正性、严肃性和保密性,对技术成果、项目价值必须制定出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求评估要从技术本身和对产业作用两方面进行价值评估。在入股前,要求技术成果持有人必须实施产品质量、性能检测报告、实验报告、环境污染检测报告等。通过对技术、经济、市场的周密调研与科学预测,对技术的适用性、经济的可行性与市场的前景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的对技术项目进行决策,从而减少技术风险。最后以政府为第三方,根据双方先前的约定执行。

 

  (二)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

 

  一方面,农民的选择对科技人员形成了压力,要求科技人员有真才实学,能够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而且还要求科技人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把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市场销售、储运加工、信息服务、社会融资等综合性服务,满足农民在技术环节以外的需要,不容易出现以往临时下乡那样可能存在的应付农民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也有自己的充分选择权,出于对成果转化可能性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一般倾向于选择农村种养大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然后通过这些大户和企业的示范,带动其它农民户。

 

  (三)合理确定技术股份的份额

 

  技术成果的折股作价比例可直接由出资各方协商确定,也可由法定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由出资各方协商一致后确定。

 

  (四)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

 

  科技人员应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地方,即到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基础的村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业,一是技术服务体系薄弱有利于科技人员施展才华;二是见效快,容易受到基层政府和农民重视和欢迎。技术入股、项目入股到贫困村创业,不但培育发展了当地特色产业,还培育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

 

提 案 者:蒋京华

 

 

06在贫困治理中重视农民创业作用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288 号

 

案 由:在贫困治理中重视农民创业作用的建议

审查意见:

分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金融办

 

内 容:

  当前,全区正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实践探索新形势下,从脱贫行动主体入手,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可持续战略,深入研究贫困问题的制约瓶颈并积极探索我区全面深化改革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内生发展能力,是实现新时期扶贫攻坚战略任务的重要课题。为此在贫困治理中重视农民创业作用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出台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创业的规范发展

 

  农民创业政策是指导、支持、保障农民创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在贫困地区推进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进程中,全区各级政府可单独出台有利于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也可以把促进农民创业的保障机制融入到扶贫开发政策中去,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创业与扶贫开发的相互促进。出台农民创业政策的涵盖创业基础设施配套、创业融资、创业风险规避、各种培训等方面,内容涉及设立农民创业基地、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指导机构、设立农民创业基金、设立农民创业风险补贴基金、财政资金补、提供免费的各种培训服务、提供专门的小额信贷、政府出面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创业的服务机构、为农民创业的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等提供便捷通道和针对性条款、为土地租赁提供便捷等等。

 

  (二)加大农民创业的资金支持,降低农民创业融资瓶颈

 

  资金既是农民创业的首要考量因素,也是制约农民创业或扩大规模的关键制约因素。当前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农民创业者自己出全资或者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资金,而申请了金融贷款或者政府政策支持贷款的还比较少。笔者认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对于农民创业者的资金支持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从政府经济预算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农民创业基金和农民创业风险补贴款项,有创业基础的农民创业者均可申请;二是设立农民创业互助基金,农民创业互助基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成功创业者捐赠、社会各界捐赠等,有机会享受农民创业互助基金的农民创业者需要作出书面承诺,即在自己创业成功后,需要无条件的向农民创业基金会捐赠高于自己曾经享受过的农民创业互助基金金额;三是政府建设项目支持,政府可以对有创业基础的农民给予合适的政府建设项目,或者让条件成熟的农民创业者参与到政府的建设项目中去。而对于金融系统部门而言,制约农民创业申请金融贷款的主要因素是贷款需要一定的财产抵押或者需要1-2位供职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担保的抵押品或担保条件,金融系统部门的贷款门槛如何更好地与农民创业贷款资金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创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以不断满足农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创业信贷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破农民创业金融贷款的融资瓶颈。

 

  (三)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激发农村贫困人口创业的自信心

 

  农村的扶贫开发要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瞄准贫困人口,也就是说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不能有偏差,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必须是农村中真正的贫困人口,使农村贫困人口有机会享受到扶贫开发的各种优惠和帮扶政策。要使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创业的形式脱贫致富,除了依靠贫困农民的个人自觉大胆冒险尝试之外,政府扶贫开发行动中对农民的创业引导和支持也不可少。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专业知识的免费培训力度,培育贫困地区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激发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增强创业自信心,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而如何才能够发现哪些贫困农民具有创业意愿呢?这就需要政府在扶贫开发事业进程中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瞄准机制,也就是说在农村贫困人口瞄准机制上增加是否有创业意愿的调查,即在瞄准农村贫困人口后,再确定农民贫困人口是否有创业意愿,然后,根据有创业意愿农民的创业基础和创业条件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有针对性的个案培训指导和有效支持,鼓励农村贫困人口增强脱贫致富的自信心,选择适合个人资质发展的行业积极投身创业活动,通过创业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四)注重农民创业主体性,提升农民创业进程中的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农民创业主体性,是指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农民创业者创业意识、创业激情、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在创?过程中的潜能发挥和提升进程。农民创业主体性能力提升,除了外界的各种支持之外,主要还是依靠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勤于完善自身缺陷,善于扑捉发展机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农民创业者自身来看,其创业主体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把通过学习提升创业能力贯穿创业过程,而农民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农民创业者要善于向外界推介自己,要主动积极争取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扶。三是要引导农民创业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鼓励农民创业者积极组建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全区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引导农民创业者积极组建行业或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规模经营,支持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参与政府类项目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创业者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脱贫致富能力。

 

提 案 者:沈小松

 

 

07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管理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07 号

 

案 由: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管理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教育厅

会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 容:

  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在吉林长春举行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为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尤其是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地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各地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加强毕业实习工作部署,组织多种形式的毕业生招聘会,这对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提供很好的生态环境和机会。一边是政府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而作为事件主体的另一边在校大学生如何应对未来职场竞争,历练自己,尽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是当前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

 

  一、“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大潮已拉开序幕,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并不高。

 

  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海量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多大学生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如获取信息、与人交流、娱乐等越来越多依赖于互联网,在高校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普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类是过分依赖互联网,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宅男宅女型学生越来越多,自闭、不愿与人沟通;冷漠、缺乏爱心、耐心和社会责任感;不爱锻炼,体质差; 除了电脑网络,对什么都不敢兴趣;动手能力差、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很迷茫;心里承受能力差等,全然没有危机感和危机意识。另一类是有热情、积极进取的学生,他们中多数是那些利用休息和课余时间参与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者或勤工俭学者。很显然,在双选求职中,后者往往以经历丰富、得体大方更受企业欢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或拿到不同奖学金、助学贷款的学生,没有生活压力,可以过着悠闲的校园生活,不思进取。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经历高考拼搏走进象牙塔之后能尽快蜕变并主动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二、教学与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学生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低

 

  一是大学生活有许多社团和活动可以参加,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结果喜欢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无所适从,上课打瞌睡;二是大学教学改革后,大多使用PPT教学,压缩教学课时的同时,教学内容不减,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加快速度,造成学生听课质量和效果较差。三是每个专业虽然都安排有教学实践 、专业实践实习,但安排的时间较短、且时间比较晚,效果不尽人意。短的一周、长的2个月,大三大四才实习,边实习边忙于应付各种面试、写简历、投简历和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实践时间短,操心事不少,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就实习结束,真正达到满意的实习效果不多。四是在全国高校扩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完善的背景下,许多高校校内实习基地日益缩减,实习场地、设备严重不足,造成站的人比做事的人多,动手能力自然就差。这样的学生毕业出来能做事、肯做事、做好事吗?他们走出校门之后敢创业和能有所创新吗? 知识是从小积累的,专业技术活是练出来的、能通过高考上来的学生本身基础就比没考上的扎实。关键是在上了大学之后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学习效率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互联网虽快速发展与普及,但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功能有待完善与挖掘

 

  当前互联网在全国高校快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满足大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业信息、扩大知识面;二是方便学校管理层对学生信息档案的管理与查询。但如何查询核对学生对社会的贡献率、实践实习经历和评价效果,实现学校、社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等与信息定向交换则未见普及和推广。网络教学、虚拟航空飞行已有应用,但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实验、实践模拟实验室未见普及和推广。高校信息管理与当地教育、人事、社会保障与服务等部门、企业、用人单位等信息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工作经历或实践经历是用人单位日趋看中的考核的指标之一,在当前全国普遍缺乏诚信考评机制的状况下,用人单位的诚信、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学校的诚信应该如何评价与保证是政府真正构用好信息网络平台服务社会的关键。

 

  建议:

 

  1、建议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尽早开始、从校内开始。

 

  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从大一开始,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学生守规矩、守时,学会从小事做起,谦卑做人、做事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在学习实践当中,体会知识的应用,也认清自己内心的需求、定位好自己,历练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建议:一高校应从新生教育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寮锻炼,并将实践锻炼列入对社会贡献的范畴考核,使之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二、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培养人才当中,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体制改革,把教师教学课改培训、学习交流、讨论等常态化、制度化; 利用互联网尝试课程网络教学、变传统以课程讨论、课程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科研助理纳入勤工俭学中,开发模拟专业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仿真的专业实践实习。三、改变过去把专业实践、实习放在校外企业上的做法,?略了高校本身即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大的社区。围绕着这样的大学社区,可以提供许多用人和实习实践的岗位,比如校园菜市、超市、邮局、快递、公共卫生、财务处、保卫处、图书馆、书店、各个学院的电脑维护、水电管理、离退中心的关爱帮扶、各个科研项目的用工、高新科技产业园、博士产业园区等。这些看似不入流的低贱工作,几乎涵盖了社会服务业的方方面面,高校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的发放、勤工俭学与此挂钩,在新生入学就鼓励、支持, 规范从申请、审核到培训、到执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出台相关的酬金补助政策鼓励、以顾客的满意与评价进行考核,新生可塑性强,通过这样的锻炼4年,他们将更有活力和热情做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对待学习会更珍惜。同时对于大多数贫困生而言,能让他们更有尊严的在校生活。

 

  2、建立更高效、更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一利用好“互联网+”模式,开发一批功能实验室模拟软件用于仿真专业实习;二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应主动与当地教育、人事、社会保障与服务部等部门信息管理对接,企业、用人单位应在主管部门注册后方能进行相关信息共享。学生群体信息由高校端登录和管理,学生信息要补充社会实践服务一项,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实习实践情况评定和出具相关证明。用人单位则可以通过登录平台查询某高校学生的学习、实践等信息。比如,学生四年内参加了那些类别的活动,学校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平台的后台数据进行查到,学校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进行引导和指导。数据在学生毕业后被引入用人单位,实现数据的线上流动和PU生态体系的搭建。

 

提 案 者:王爱勤

 

 

08关于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的提案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72 号

 

案 由:关于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

单办:自治区教育厅

 

内 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已经从生产要素驱动、资源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必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 2015] 134 号〕,这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使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持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201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而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较低,仅为2.9%。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支持的合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而且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只有形成三方的合力,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简化各种相应审批手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向机制和帮扶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扫清障碍。

 

  (2)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政府牵头,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3)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业项目咨询、交流和指导服务。

 

  (4)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5)高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拓宽学生的创业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些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切实帮助一些优秀的创业个人和创业团队实现自主创业。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更新教育理念,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实现我区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

 

  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树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的理念;将实验教学由理论教学的“从属”转变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辅助、服务性角色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导性角色,使实验教学由后台走向前台;实现实验教学由验证性、认知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探索型实验转变,实验教学中心由单纯的实验课程教学向承载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转变。

 

  针对实践教学这个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高校主管部门加强对各高校的指导,督促高校按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学分认定、奖励等。凡在各级各类重要的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果均可获得?新创业奖励学分;学校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参加全国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或在创业中心开展的创业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学生的管理上实行弹性管理,学生可以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允许学生学业中途休学创业等。

 

  (3)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力度。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等方面,课程要系统整合成功创业者素质的各方面,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设置,可以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与此同时,课程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原有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努力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建设由高水平教授领衔,由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学团队,加强实践育人环节的指导;同时把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实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2) 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支持教师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

 

  (3)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企业家、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等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4)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

 

  (5)加强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水平。

 

  (四)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 应重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充分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的能力。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进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意识,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活动环节

 

  (1)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是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教学、实践训练、科学研究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动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教学实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工作, 是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区高校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场地和实验条件不足。

 

  广西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立了广西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目前正在开工建设一栋建筑面积为35000 m2的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大楼,大楼建设预算经费约1.6亿元,仪器设备投入预算经费约3亿元;还计划建设栋一大学生活动中心。希望上级部门支持广西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大楼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

 

  (2)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等形式,实现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此外,还可以倡导学生定期深入社区、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定期举办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作和发明活动等,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支持高校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基金项目,以研究项目为载体,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广西大学从2012年起,从学校的预算中每年安排350万元经费,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基金项目,以研究项目为载体,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做法是,本科新生入校后,先进行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本科前两年实行班主任制;自本科第五学期开始至大学毕业实行导师制。广西大学于2012年设立了600多项大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训基金项目,每个课题要求3-5名学生参加,直接受益学生将达到30%。课题资助强度: 5000元/项。申报对象:学校全日制本科大二学生。研究年限:本科第五学期开始至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止。

 

  广西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师生申报广西大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训基金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2012年学校批准立项610项,2013年学校批准立项613项,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明显,但目前直接受益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30%。如果让项目导师制惠及全体本科大学生,每年学校需安排1000万元经费,设立约2000项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基金项目,学校财力将难以负担。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支持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希望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支持我区高校建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长效机制,加强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实验室装备水平;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实践育人环节的指导;更新教育理念,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基金项目,以研究项目为载体,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和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强化实验技能,参与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提 案 者:彭 炫

 

 

09 关于制定优惠政策,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84 号

 

案 由:关于制定优惠政策,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广西银监局

会办:自治区财政厅,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内 容:

  广西是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长期以来实施的普惠性政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需要。随着贫困大学生创业人数的增多,贫困大学生在创业上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融资困难是贫困大学生创业无法回避的最大的创业困难。

 

  一、贫困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难题

 

  1.资金不足。贫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着资金困难,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办企业;二是企业办起来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正常运转。没有资金基础来支持自身的创业,这是贫困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2.对创业政策不熟悉。贫困大学生创业对创业政策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创业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运用政策。

 

  3.贷款成功率低。目前大学生创业贷款必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刚走出校园的贫困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阻碍了贫困大学生创业的道路。

 

  4.目前还没有银行、金融机构开辟扶持贫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融资通道或平台。

 

  5.中央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宏观政策在贫困地区缺乏操作性,具体实施比较困难。

 

  二、对策与建议

 

  对于大学生创业,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贫困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短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有才华、敢于冒险的人才,进一步实现贫困大学生的脱困,在全社会范围内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文化。

 

  结合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牵头完善落实政策。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1〕79号),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高校毕业生个体经营税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办微型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工作。因此,针对当前贫困大学生创业中的实际困难,政府部门要加快扶持力度,落实政策,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政府应当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将现有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包括银行贷款、小额贷款、风险投资。提高对贫困大学生的贷款额度、简化贷款程序,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免息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创业启动资金,为贫困大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此外,设立专项贫困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在资金上扶持贫困大学生,减轻贫困大学生创业压力,提高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努力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服务、创业指导和孵化等工作,引导和带领贫困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广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措施。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让贫困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政策。只要贫困大学生正式注册营业执照,人社部门通过工商系统跟踪,主动走进校园,服务创业贫困大学生。

 

  3.明确小额信贷工作的责任主体,给予贫困大学生5万元创业贷款。现在大学生创业主要的政策是担保贷款,贫困大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贷款条件,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应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采取灵活优先的担保政策,帮助有志创业的贫困大学生充实资金,扶持贫困大学生走出创业第一步。政府确定小额信贷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工作职责,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便捷的小额信贷服务,提高贫困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成功率。

 

  4.以适当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银行、金融机构等开展以扶持贫困大学生创业为目的的小额信贷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政策,采取贴息、补贴担保费用等方式,降低银行、金融机构等的信贷风险。

 

  5.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只要政府有好的政策引导与扶持,这将是扶持贫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力量。

 

提 案 者:蒋京华

 

 

10关于建议举办“重商·创业节(周)”,鼓励形成重视创业、企业家和经商文化氛围的提案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455 号

 

案 由:关于建议举办“重商·创业节(周)”,鼓励形成重视创业、企业家和经商文化氛围的提案

审查意见:

主办:团区委

会办:自治区教育厅

 

内 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与重点,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5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福建企业家回信中勉励道“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做大做强”,这也是对所有中国企业家的寄盼。彭清华书记也提到,广西有几百万外出务工人员,而浙江则有几百万外出创业的商人,实力与影响可想而知。在当今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时刻,广西要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民间投资,更离不开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而社会上对创业、经商、企业家的看法、态度,又直接影响到后来者的参与,商业、经商文化的形成,继而影响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一、广西的重商氛围不够浓厚,经商传统不够鲜明,大学生创业率远低于国际、沿海发达省市。

 

  由于历史及各种原因,广西人历史上善战、善农耕,除少数几个商业发达城市和县份外,大部分地市县的工商业都不够发达(甚至落后),创业精神传承不够,本地人商业传统较少,许多工商业主、投资人都是外省人。

 

  同时,广西大学生数量也不少,每年毕业二十余万人,但据统计,大学生创业率仅0.8%左右,这低于美国的10%以上,及沿海浙江、广东、福建的大学生创业率。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也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冒险精神、敢为天下先的优秀企业家,为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予他们崇高荣誉,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我区对企业家的支持、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对创业者的扶持不定、重商文化未有效形成、许多企二代脱离实体经济成风、社会上对创业企业家的口碑,仍远远不够高。这从“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大学生及回乡农民创业率低、各级各类媒体中有关商业、创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等报道较少,可以看出。

 

  而创业、兴办工商企业等实体,又是增加工作就业供给,减贫脱贫,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渠道之一,意义非常重大!

 

  二、重视商业文化,尊重企业家、创业者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举办“重商节”,有助于引导社会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企业家、经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树立当代企业家的精神典范,推动各行各业创业者、工商业人士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氛围,符合企业家、创业者和工商业者共同的愿望与期待。

 

  2、广西经济正待转型发展,各地经贸交流更加密切,华商和外省市企业家在广西的经贸发展中作用更突出。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大家要有新作为。重商文化形成将有助于各地商界加强合作,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家和华商到广西投资、经商、创业,同促广西商道的传承创新,共推广西经济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3、重商、尊商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后来创业者、外地创业者的进入,企二代投入实体经济意愿增强,让广西工商企业后继有人。

 

  4、重商、尊商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与海峡两岸、东南亚一带都处于“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圈,若广西重商、尊商,为广西企业家与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创造交流合作机会,让更多外国、外地商人了解广西商人,为广西商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创造机会。

 

  5、重商、尊商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在广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更多大学生学习创业、投身创业,增加工作就业机会和成功向上流动机会。

 

  6、在特定时间为企业家设立节日,可提升企业家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广西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情感纽带,凝心聚力共同实现广西“两个建成”的战略目标。

 

  三、关于举办“重商.创业节(周)”的建议

 

  1、建议由自治区和各地级市县政府支持、赞助,相关协会承办,企业、学校及机构参与,举办“重商·创业节(周)”,打造“亲商重商”的投资创业环境,简政放权和落实政策,营造重商、尊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氛围,真正激活桂商回乡发展、大学生踊跃学习与尝试创业、有能者下海创业的热情。

 

  2、每年“重商·创业节(周)”可持续2-3天,开展系列活动,如企业家投资论坛,成功创业者与大学生对话,企业家精神传承讲座,企业家族文化研讨会,投资与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创业项目评选会,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

 

  3、开展系列交流活动,打造民间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民间经济文化融合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各地企业家充分借助“重商.创业节(周)”的交流交往,增进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4、开展针对广西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优秀创业者的评选活动,奖励做出杰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创业人,赋予“重商·创业节”新的时代精神和新价值观,树立典型,引领民营企业反哺社会、回报国家与社会。

 

  5、举?县区镇级投资、创业环境(发展指数)评选,由各企业协会、创业者协会及媒体组织评选,以表彰优秀创业者乐园与良好营商区县,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与创业者。

 

  6、在媒体上推出特别报道,进行媒体宣传,主要阐述“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的商业创业精神,大力倡导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社会风尚,形成正面的社会舆论导向。

 

  组织成功企业家、创业者进校园,大学生创业者进企业的双向沟通、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大学、职业学院贴近市场办学,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鼓励企业家、创业者进校园,传经送宝,也培养自己的事业接班人。政府应在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扶持和鼓励。例如,在对各高校的评估、拨款和奖励政策上,应将其是否积极参与此类活动、是否创造实际业绩列为重要评估考核指标!同时,也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其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大潮流中。

 

提 案 者:肖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