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

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倾情助推民族山区乡村振兴记事

2024-01-09 08:42:00 作者:陈志永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为土瑶同胞托起稳稳的幸福
——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倾情助推民族山区乡村振兴记事
 
  贺州市平桂区东南部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莽莽群山里,分布着槽碓、明梅、狮东、金竹、新民、大明6个行政村,世代生活着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稀有支系——土瑶。土瑶群众共有1600多户、8500多人,分散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24条山冲。由于山高路陡、环境闭塞,这里一度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61.42%。经过几年的合力“战贫”,土瑶聚居区终于在2020年完成脱贫出列,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华丽蝶变,一部分瑶胞“挪出穷窝”,易地搬迁到平桂城区安置点,留居山里的群众也在政府帮助下实施了危房改造,告别篱笆墙土坯房,住进钢筋混凝土的新楼房,过上了小康日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土瑶群众中有监测对象和稳定脱贫户1263户,人口比例大。如何防止土瑶同胞返贫,帮助他们稳步迈向“诗和远方”,成为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时时放心不下的履职重点课题。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强化协同联动,以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为抓手,当好党委政府的助手、帮手,合力助推土瑶聚居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成效。
 
  把脉问诊  谱好产业发展“主题曲”
 
  深冬时节,坐落在大山皱褶深处的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瑶寨寒气袭人,69岁的凤亚保老人一大早就起床,走进老屋,生火蒸煮红薯、芋头,灶头上悬挂的100多篓黑茶在袅袅炊烟中散发出醇香……这些黑茶都是受贺州天洲茶叶有限公司委托“寄养”的,一篓一年支付30元,凤亚保每年可获得3000多元“寄养费”。
 
  天洲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锋是平桂区政协委员。2021年全市政协系统“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号角吹响后,他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土瑶群众参与到茶叶种植及采摘、竹篓编织、茶叶养护等产业链上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周华锋担任“荣誉村主任”的狮东村,目前有132户瑶胞成为公司的“编外员工”,仅此一项,2022年户均增收4000元,村集体增收2.6万元。
 
  周华锋帮扶狮东村走上茶产业链路子,是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助力土瑶聚居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市政协把助推乡村振兴列入每年的工作重点,特意选择土瑶聚居区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观测点”“试验田”,多角度选题、多层次调研、多形式协商,先后聚焦“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土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文旅融合,变‘风景’为‘钱景’”“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山区特色种养”等课题,组织委员、专家爬山涉水沉一线,进村入户听民意,带着问题摸实情。平桂区政协将“助推土瑶聚居区乡村振兴”列入2021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协商课题,谋良策、出实招、使真力。一次次面对面的协商,一场场“瑶山夜话”,催生了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扶持土瑶聚居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决策参考依据,推动6个土瑶村朝着“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比如,槽碓村利用生态优势开设民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吸引了众多山外游客纷至沓来。又如,新民村利用寒凉的高山气候,规模发展茭白种植,产品品质优良,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斩断穷根  谱好教育赋能“进行曲”
 
  “同学们,你们家乡的环境是独有的,文化是独特的,大家要用手中的画笔,绘出家乡的美……”在平桂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文华学校土瑶班上,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声情并茂地讲授美术。他叫丛瑞轩,是平桂区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贺州分院院长。2017年,丛瑞轩从山东老家来到平桂区定居后,应平桂区政协邀请,义务担任文华学校500多名土瑶孩童的美术老师。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在悉心指导孩子们绘画的过程中,丛瑞轩深深感受了土瑶同胞的不易,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为走出大山的瑶娃们提升文化素养尽自己微薄之力,是政协委员职责所系。”丛瑞轩开心说道。
 
  “扶志扶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政协要聚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特别是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孩子入学这一‘硬核’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事项,予以密切关注。”2023年初,在贺州市政协系统“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部署会上,市政协主席陈远明掷地有声。
 
  平桂区文华社区是广西第二大集中安置点,安置搬迁人口2.2万人,其中土瑶群众有4500多人。为了让瑶娃们上得起学、就近上学、上好学校,平桂区政协深入调查摸排,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出台了《平桂区土瑶聚居区学生就读城区民族学校教育资助方案》,方案明确,对土瑶寄宿生按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给予补助;对6个土瑶行政村低年级、教学点,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并通过定向培养招聘、绩效奖励倾斜等方式,充实师资力量,稳定教师队伍,确保土瑶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据统计,2020年以来,土瑶聚居区义务教育阶段连年实现零辍学,累计有63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120多人入读职业学校,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用情用力  谱好安居乐业“交响曲”
 
  “各位兄弟姐妹,你们如果愿来我这里上班,随时欢迎,公司可免费培训上岗。”平桂区政协常委、广西万升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万传每次进到土瑶聚居区,总是笑容可掬地广发“招聘帖”。
 
  王万传是福建籍企业家,2014年慕名来到贺州投资办厂,由于经营有方,公司很快跃居为全市岗石龙头企业。富而思源的王万传响应政协号召,扛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慷慨解囊数百万元投入公益事业之余,几年来还先后安排了66名土瑶群众就业,使一批脱贫户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渠道。
 
  心系“万家灯火”,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写好易地搬迁安置群众帮扶“后半篇文章”,是贺州市、平桂区两级政协的共情共识。2021年以来,两级政协协商活动共办、协商问题共议,通过组织委员民主监督性视察、督办重点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在如何建好土瑶群众“幸福窝”、拓宽就业“致富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紧贴群众期盼、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得到党政部门采纳。平桂区政府大力推进产域融合,在安置点周边规划建设了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黄金珠宝产业园,采取“点对点”专车接送、企业薪酬日结的用工模式,使土瑶搬迁户“就业、顾家两不误”,新增就业瑶胞556人,年户均增9200元;平桂区政协委员单位,如人社局、生态移民局,组织开办多期育婴员、养老护理、螺蛳粉制作等技能培训班,促进搬迁瑶胞灵活就业;常态化、多渠道发布广东地区企业用工信息,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助,拓宽脱贫户外出务工渠道;同时在安置区底层商铺和农贸市场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提供近百个免租、减租摊位,帮助60多户土瑶家庭自主创业;卫健部门在安置区附近配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现医疗服务保障到家门口。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暖民心的帮扶举措,土瑶群众得以安居乐业,平桂区文华安置区成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典范。□ 陈志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