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河池市政协助推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侧记

2023-03-30 08:20:00 作者:冉景峰 黄 河 来源:广西河池政协网
【字体:

让千年铜鼓之声在中国大地上回响
——河池市政协助推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侧记
 
  广西河池作为当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已知的民间传世铜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和“中国铜鼓之乡”。2012年12月,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河池以来,河池市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实验区建设。市县政协及委员也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多方协商建言,积极投身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助力绵延千古的文化遗产绽放出迷人光彩。
 
  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广西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先后颁布实施《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并把实验区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河池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号召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响应、委员有行动。助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助力铜鼓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成为市县两级政协和委员们高度关注和积极履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建议60多条,有很多政协委员已成为落实意见建议的带头人和参与者,对实验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东兰县巴畴乡巴畴村的这座铜鼓文化亭就是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立起来的。”河池市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干部张柏源谈到。现在,这个铜鼓文化亭已成为传播铜鼓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地群众日常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在市县政协及委员的建议助推下,河池市先后建成铜鼓文化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中心等传习场馆125个,实验区核心区东兰县按照“一村一亭一舞台”的目标,在巴畴乡板丁村、巴英村等10多个村屯建设了铜鼓山歌亭、铜鼓舞台等铜鼓展演场所,为铜鼓文化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一代代掌握并传承着古老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精髓的“传承人”延续发展。东兰县政协委员、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明金一直致力于铜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今,他创办的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已成为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铜鼓文化保护传承基地。“铜鼓是河池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壮瑶同胞心中的神物,我们要让世人切身感受到铜鼓的神奇魅力,让河池铜鼓之声在全世界回响”,罗明金激动地说道。
 
  有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之活化传承是困扰保护部门的一件头疼事。为此,委员们积极建言,助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推启动一批重点保护项目,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广西南丹:推动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案例入选2020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瑶族蓝染: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东兰县铜鼓技艺入选2022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名录”。南丹县政协在朵努社区建立“黎凤珍委员工作室”,让越来越多的瑶族同胞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铜鼓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的瑰宝,要让年轻一代认识铜鼓,了解、传承铜鼓文化。市县政协委员有关铜鼓文化进校园的多份提案建议正逐步变为现实。近两年来,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市43所中小学校及3所职业院校持续开展,参与学生达25000余人。
 
  “铜鼓文化生态(河池)保护实验区建设事关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事关河池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河池市政协主席黎丽表示,河池政协将继续发挥各方面优势,凝心聚力助推实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让传承千年的铜鼓文化永续传承,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口冉景峰 黄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