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河池市政协副主席陈健:抢抓机遇 因地制宜 加快推进河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2017-07-13 00:00:00 作者:陈 健 来源:广西河池政协网
【字体: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河池实际,谈谈加快推进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个人思考和看法。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时,对广西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和“五个扎实”的新要求,其中之一是 “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习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习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精神,为我们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巨大机遇,对广西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我市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会上,指出广西这些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核心示范区建设,路子是对的,像玉林的“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观光旅游收入远大于土地种植的收入,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中央对广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当前,河池市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是桑蚕、糖料蔗、油茶、板栗、核桃等特色种植业和肉牛、山羊、香猪、家禽、大水面生态养殖等特色养殖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业、富硒农产品。在这些产业中,有的已经形成规模,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河池市特色农业产业的主力军;有的初现雏形,可雕可琢,将为河池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虽然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还有不少问题亟待及时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河池市属大石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的能力不强。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大,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河池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地分散、地块小,坡地、山地占比大,很难形成连片种植。三是组织化生产程度低,带动产业发展力度不强。全市有农民合作社3800多家,但农户多以零星种养、个人发展为主,规模小,缺乏组织化建设和经营理念,专业合作组织力量薄弱,经营方式和销售手段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滞后。当前,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中,只有糖料蔗、桑蚕、板栗产业进行就地加工,其他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还是相对滞后。五是招商引资落地少,投入和人才严重匮乏。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加上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自身对于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集中有效的投资。同时,对新品种研究、农技开发的实体支撑、人才支撑缺乏,多数涉农企业技术及设备落后,创新能力较弱。六是特色主导产品较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各县乡推行“一村一品”,但很多乡村的农产品仍然是“小而全”,特色不明显,优势产业规模不大,在全区和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不多。特别是富硒产品、长寿食品等河池特色的优势产业,市场占有率较低。

    为此,在新常态下,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机遇和要求,要摈弃传统思维定式,创新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引领河池现代特色农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三、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河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择优扶强、规模开发、发展产业、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落脚点,把农业作为基础性、关键性的战略产业来抓,构建符合我市市情、释放发展动力,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一)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融合。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链条延伸和功能拓展,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整合以及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功能融合发展。在区域定位上,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全新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农业开放合作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以县为主,优化县域产业布局,生态上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效上要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功能;特色上要立足资源禀赋,选精、选准主导产业,体现我们河池的特色。在政策保障上,加快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划,完善河池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与脱贫攻坚产业结合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保障体系。

    (二)实施基础设施攻坚战,推进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流转、退耕还林、坡改梯、土地整理、退桉还耕、石漠化治理、水利灌溉等工程。只有土地流转,企业、合作社才能承包发展,群众可以土地流转收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退耕还林可以种油茶、板栗、核桃等;坡改梯可以保土保水保肥,种水果等农作物。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建设;并充分发挥多年来建设的10多万个地头水柜的作用,通过沟渠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达到田成片、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建设高标准、规模化、效益型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三)建园区创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 全区上下都在开展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有自治区、市、县、乡的核心示范工程,也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林业核心示范区、水产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河池市要认真选准选好农业产业示范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地区参与创建县乡级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组织开展市级、县级、乡级示范区认定工作,促进示范区按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开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示范区产业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和“一县一品牌”,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四)加大科技支撑,提高特色产品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高效配套生产、无公害综合管理、农产品储藏、保鲜与深加工、观光农业等关键技术领域,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要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度加工,大力扶持有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要引进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在住房、生活条件、薪酬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五)培植龙头企业,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水平。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纳入培育扶持范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规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经营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紧密结合、专业合作组织与市场开发拓展的紧密结合,完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六)推进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档次。充分利用河池市特有的环境、土地资源,大力谋划发展有机农产品、富硒农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我市“绿色”“长寿”“无污染”等环境优势,打造生态、绿色、长寿品牌,挖掘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市场叫得响、信得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要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监督及认证体系;搞好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重视农产品促销宣传,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

    (七)完善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中介组织,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一体化服务。建立农业风险规避机制,增加农业保险险种、降低保费额度、提高赔偿金额等措施,切实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

    (八)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特色农业产业投入。要采取财政资金补助制度,支农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发展资金等措施来加大特色农业产业投入。(河池市政协副主席 陈 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