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宜州市政协为科学发展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支招

2013-08-02 00:00:00  
【字体:

    7月以来,宜州市政协组成以韦丽忠主席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本地优势产业——桑蚕茧丝绸产业投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查找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商提出科学发展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诸多建议,为市委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经过多年发展,宜州已成为全国县级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和生丝生产基地,2009年被确定为广西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达32万多亩,年产鲜茧5万多吨,养蚕超过10万农户,去年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达4000多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鲜茧产量达3.18万吨,同比增长48 %左右,生丝产量1650吨,产值6亿元,农民养蚕收入达13.5亿元。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日益复杂、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新时期,如何更好更快推动茧丝绸产业实现升级和循环可持续发展,该市政协经过主席会议研究,决定以优化投资生产环境、延长产业链、打造产品品牌为中心开展专题调研,为茧丝绸企业加速发展壮大把脉支招。
    为精准地查找问题、透彻地剖析原因、协商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宜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召开有全市16家桑蚕茧丝绸企业主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各企业了解实情,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并对照国家有关政策,认真研究破解问题难题的对策。
    调研组认为,宜州市具有发展桑蚕茧丝绸产业的独特优势,这一产业已成为宜州最具潜力的优势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桑叶保鲜、蚕茧上簇、单产增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并推广应用了不少新技术,较好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调研组指出,宜州桑蚕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升值空间,而面临的许多问题对于产业的升级转型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鲜茧质量下滑,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不高,终端产业产品缺乏,品牌名牌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技术工人紧缺。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要建立健全鲜茧原料质量管理监测体系,重视对桑树蚕茧病虫害的防治,加强收烘茧站管理,严禁收购毛脚茧;要改进招商引资办法,努力从东部产业转移中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品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印染、丝绸企业落户,增加和扩大高端产品,完善产业循环发展链,“吃干榨尽”桑蚕茧原料,提高原料附加值;要加强产业工人的技术培训,通过在岗培训、学校培训、社会培训等办法培养大批专业技术工人,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要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扩大产能,提高质量,丰富产品,打造品牌名牌,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建立桑蚕茧丝绸产业行业协会,完善协会章程,实行行业自我管理服务、自我约束规范,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在过去20多年里,宜州市政协提出的关于桑蚕产业发展的许多合理意见建议都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此次调研成果对宜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桑蚕茧丝绸产业科学发展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宜州市政协办公室  韦英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