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让蔗糖产业甜蜜千家万户——河池市金城江区政协大力助推蔗糖产业发展纪实

2012-08-23 00:00:00  
【字体:

    时下正是甘蔗护理的关键时刻,在河池市金城江区的各个乡镇,常常看到区政协领导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田间地头组织举办甘蔗护理现场会,邀请专家向蔗农传授甘蔗种植护理技术;或协调联系农资部门,将一车车的肥料、农药送到各个乡镇,送到蔗农手中;或在政协机关的甘蔗种植示范片组织工人除草杀虫、培土施肥……这是金城江区政协助推该区蔗糖产业的一个剪影,一片片绿油油的蔗田背后,不知凝聚着区政协领导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金城江区素有种植甘蔗的历史,糖蔗产业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一定规模,高峰时年产9万吨原料蔗,后因国营糖厂倒闭,蔗糖产业基本消失。虽然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其他种养业,都因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难以持久和形成规模,该区农业一直缺乏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农村面貌落后。2005年,区政协在基层调研时得知,不少群众有种植甘蔗的愿望,一些乡镇的农民自发种起了甘蔗,销售到邻近县市糖厂,取得较好的收益。区政协领导敏锐地感觉到,发展甘蔗生产在金城江区仍然大有可为。于是经过深入调研,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恢复发展甘蔗种植、培育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议,引起了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经过进一步调研论证,最终决定将蔗糖产业作为金城江区农业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培植,并于2008年引资3.6亿元在东江镇建设日榨能力8000吨的现代化制糖企业——博东糖厂,当年即竣工投产,为金城江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区委发展蔗糖产业的决策出台了,新糖厂建设起来了,接下来,动员群众种植甘蔗,大规模扩张甘蔗种植面积便成为该区蔗糖产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此时,区委对区政协委以重任,寄以厚望,政协两位副主席被委任为金城江区糖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抓甘蔗种植工作。
    区政协主动把助推蔗糖产业发展作为围绕中心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倾力协助区委、区政府抓好蔗糖生产。政协领导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各乡镇调研,摸清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提供事实依据,对如何发展壮大蔗糖产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发展甘蔗种植初期,由于新蔗农种植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甘蔗单产不高,甘蔗生产的比较效益和产业优势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给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留下了阴影。区政协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如何提高甘蔗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针对性调研,形成了《金城江区糖蔗单产问题调研报告》,深入分析甘蔗单产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引进推广甘蔗优良高产新品种、推广应用甘蔗种植综合护理技术、组建甘蔗生产专业服务队等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采纳,在工作中得到落实。    
    主抓甘蔗种植的区政协两位副主席常年奔走在基层,与各乡镇党政领导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办法,督促指导甘蔗种植,要求乡镇领导振奋精神,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并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发动,动员群众发展甘蔗生产,帮助解决蔗种、肥料、机耕、运输等问题;协调联系资金,为蔗区修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区政协机关也积极投入到甘蔗种植工作当中,2008年以来,政协机关在联系点六圩镇连片示范种植600亩甘蔗,成为金城江区甘蔗种植优质高产的典型,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务工收入50多万元。与此同时,机关同志还积极牵头组织联系六圩镇的区直各单位抽调干部职工深入村屯宣传发动,帮助群众解决种植甘蔗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现六圩镇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4万多亩,大部分村屯都种上了甘蔗。
    经过多方努力,金城江区蔗糖产业快速发展,甘蔗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6万亩迅速发展到2012年的15万多亩。2011/2012榨季蔗糖产业产值达到2.6亿元,制糖企业产糖5.1万吨,上交税收超过4000万元,还拉动交通运输行业收入2000多万元和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甘蔗生产已经覆盖金城江区129个行政村中的123个村,近10    万农民从事甘蔗生产工作,群众种蔗收入近2亿元,蔗农人均增收1700元。蔗糖产业成为现阶段金城江区农业无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金城江区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凝聚着区政协的辛勤和汗水,种植甘蔗成为金城江区农村千家万户最“甜蜜”的事业。现在,金城江区广大蔗区一幢幢新民居拨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通到群众家门口,冰箱、彩电已是蔗农家中常见之物,有的蔗农还买起了轿车……依靠蔗糖产业,金城江区农民群众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罗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