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抱团”闯出致富路——罗城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见闻

2012-08-02 00:00:00  
【字体:

    一朵小小的秀珍菇,如今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榕山村正成为农业增效的“金蛋蛋”和农民增收的“致富伞”。7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榕山村的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目睹了这里致富增收的忙碌场景。
    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培植大棚,村民们穿梭在大棚内,忙着采摘、运送、包装,工作井井有条。“2009年,我们采纳政协调研建议,在相关扶持政策的激励和县政协的指导扶持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合作社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一见到记者,正在大棚里指导村民采摘秀珍菇的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李俊仁就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以前外出打工离家远,现在在家门口就有班上,每月有近2000元工资,年底有股金分红,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忙着打包的村民刘凤梅和曾令忠更是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喜滋滋地说起自己的“入社”经历来。
    “秀珍菇的销路、价格怎么样?”想到近年来农产品价格频现“过山车”行情,记者不无担忧地问。“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合作社采取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而且生产的是有机食用菌、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有稳定的销售市场。”李俊仁底气十足。  
    榕山村村委主任、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令维告诉记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发挥了对接市场、做大产业的作用,使一家一户想办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难题迎刃而解。目前,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创办有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和高产枇杷栽培、柑橘种植两个示范园。其中,作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食用菌生产基地年销售鲜菇360吨,产值达450多万元。高产枇杷栽培、柑橘种植两个示范园产值160多万元。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年都有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收入。榕山村的特色农业从原来的零星种植,满足自家食用,到现在形成产业经营,昔日的平静山村如今变成了产业崛起的“主战场”。
    “针对单个农户土地少、品种繁杂、科技含量低的实际,榕山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抱团’作用,采取流转土地集中使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统一科学管理等方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大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的。”随同的县政协领导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榕山村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力争把榕山村建成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的农业发展,让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罗城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