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

百色市政协委员潘顺丹:挖掘民族文化特色 促进百色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发展

2015-03-17 00:00:00 作者:潘顺丹 来源:广西政协网
【字体:

    百色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所辖的1区11县中,聚居着壮、汉、瑶、苗、回、彝、仡佬等7个民族,其中壮族约占总人口的80%,汉族约占总人口的14%,瑶族、苗族、回族、彝族、仡佬族约占总人口的6%,形成了以壮族文化为主体,多少个数民族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文化景观。近年来,我市依托这些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体现旅游文化特点,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文化为重点、以红带绿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子,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我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我市旅游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的挖掘不够深入、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宣传打造力度不够等。2013年7月,广西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建设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点)”的要求。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势下,如何把分散在我市各县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让百色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与百色的红色之旅达到充分整合,将这些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的思考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形成推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强大合力。


     当今,现代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百色来说,百色与其他大都市和风景优美的城市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但我市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更是浓厚。因此,建议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分管民族文化与分管旅游领导上下对口、左右一致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同时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确立百色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


    目前,我市整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很好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精品路线和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因此要有所重点、有所选择地进行规划和开发。如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拥有40万人口的多民族聚居的位于省际边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与云南、贵州接壤。境内居住着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1.2%。各民族长期以来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然而由于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使隆林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处于闲置的状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挖掘和保护,旅游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建议我市应充分发挥隆林等少数民族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着重将隆林、那坡、田阳、田林等县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列入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确立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歌舞、服饰、节庆、特色村寨等进行专项的旅游规划,逐步完善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将隆林、那坡、田阳等县打造成百色市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强县。同时,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防止简单化和短期行为。要有宁可换领导,不可换思路决心和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机制体制。


    三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如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市12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等原因,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紧张,不可能对旅游业有大的投入,资金缺乏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建设,要舍得投入,只有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使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潜力及其连带性效益有效的发挥出来。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投入,在资金上加强扶持旅游重点项目的实施,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开放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以我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县的浓厚的民族风情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赞助,做好联合开发,共同受益。


    四是全方位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全面提升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我市历史悠久,境内各种历史文化令人神往,民族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极具地方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位居全区第一位。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和改造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包装,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扩张百色旅游魅力,形成百色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一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设立文化旅游作品原创奖、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奖、文化旅游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进一步调动文化旅游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多出精品、多出创意。二是着重发掘、提炼和开发以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宗教和民族建筑等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提炼少数民族地区每年参加全市文艺汇演评选出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精品节目等,包装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民族节庆旅游活动,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一批精品民族文化的旅游路线。通过民族节庆展演、电视、报刊、网络、画册、大型宣传片、旅游书籍、建立公众微信、微博平台等多种形式,拓宽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宣传促销渠道,重点提升“隆林活的少数民族民族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三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一方面,要树立保护地方文物资源的意识,同时要采取保护地方文物资源的手段,使少数民族群众能辨证地对待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防止民俗被同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对于一些即将消失的、非常重要的民族民间习俗、民族节庆、舞蹈、戏曲和民族语言、音乐以及实物、文献等,要采取具体的拯救和保护措施。四是加强各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借势发展。如隆林各族自治县所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一方面,向区内可以承接百色市的红色旅游线路和区内的滨海旅游,另一方面,向云南、贵州可以延伸民族文化旅游的线路。因此,我市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区域性营销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升旅游文化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旅游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旅游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好的策划人才,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导游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再美的景点也需要导游进行解说。因此,一要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二要加强对在职和在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与大专院校联合搞好重点人才培养。三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旅游文化建设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