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

百色市政协委员许云燕: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 提升审计能力

2015-03-17 00:00:00 作者:许云燕 来源:广西政协网
【字体:

    县级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对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财政资金支出的金额和范围不断扩大,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更高。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和干部队伍在全市审计系统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建设不可忽视。


    一、县级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审计力量不足。

    1.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根据国家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新形式下审计部门审计任务更重,财政支出的资金逐年增加,专项资金类型多,工程量核算工作量庞大,目前基层审计部门编制少,审计工作压力大。以田林为例在职人员仅16人,其中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7个(2人兼职单位会计出纳),政府投资审计5人,办公室2人。

    2.基层审计部门综合型人才少。目前审计人员专业大多是财务和工程专业人员,而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很少,难以适应新形式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的审计工作要求。一是审计工作涉及范围广,掌握被审计部门的管理流程难度不小,特别专业性较强部门,如卫生等部门。把握不住部门管理的关健环节,就不易确立审计的重点,难以提高审计质量,当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开始由财务型向业务型转移。二是基层审计部门计算机人才不足,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不高,难以查阅被审计单位账务和业务数据,制约审计能力提升。

    3.对基层审计人员培训力不够。主要是缺少专业知识培训,随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新预算法的实行,工程专业知识的变更,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目前专业知识教育不够,缺乏长效、系统、专业性的知识培训和更新机制。


  (二)机构配置较底,拥有行业政策信息与审计工作不对称。


     一是机构配置较底。基层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在维护地方经济有序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配置较底,机构权威不够,部门协助力度受影响,审计效率还不够高,也就是为什么目前 “上审下”比“同级审”效果更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基层审计部门对行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撑握的信息量与审计工作不对称,基层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审计项目时,相当多的文件是向部门索取的,常常因部门提供文件不齐全,监督的深度受限。


   (三)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呈现难度。对前任与现任的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短期责任和长期责任,党政负责人各自责任等经济责任的界定,有时也变得比较复杂,虽然有相关规定,但比较抽象,缺少一个较为系统的统一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体系,有时会出现不同县区对相类似的问题评定不同的现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三是审计整改责任机制不健全。如目前审计整改实行 “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在促进整改,规范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个别审计人员对整改难的问题的揭示和批露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建设提升审计能力的建议

    结合当前县级审计工作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市人民政府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打造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复合型审计队伍。


    一是配足人财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保证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根据审计任务日益增加的实际,合理配置审计力量”的要求,补足市县两级层审计人员,保障审计业务和人员培训的经费,实现人财物的保障。二是要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打造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复合型审计队伍。市审计局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培训长效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如: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普遍轮训,加强宏观经济、党纪法规、计算机、管理学、工程预决算、更新的经济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分期分批送审计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塑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专业全面的复合型审计队伍。尽快解决审计人才紧缺和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建议提高基层审计机关机构配置,解决行业政策信息与审计工作不对称的问题。


    为维护地方经济有序发展,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建议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的配置。加大行业政策等特是地方性行政政策的信息公开力度,建设审计内部法规库,方便审计人员查阅,提高审计效率和监督力度。


    (三)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认定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要建设一套相关的责任指标体系。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划分责任,准确界定前任与现任、个人和集体、长期和短期、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划分要突出重点指标。逐项比较,认定责任。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性、警示和惩戒性作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合作,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经济联席成员单位工作的联系,各级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要加强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简单实效的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要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使用干部时要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对应起来,真正实现凭实绩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