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

百色市政协经济人口环保委员会:采取强力措施 冲刺扶贫开发规划目标

2015-03-17 00:00:00 作者:百色市政协经济人口环保委员会 来源:广西政协网
【字体:

    近几年来,百色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13年,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7元,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2014年3月,我市在全区率先启动了“2014-2015年扶贫攻坚大会战”,当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市还有85.9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区贫困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石漠化大石山区、特少数民族聚集区、边境一线以及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为实现85.9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扶贫机制体制创新和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一是根据自治区绩效办《关于修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区、 市)不再考核 GDP 有关细则的通知》“在年度绩效考评中,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逐步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差异化考评,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的精神,建议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形成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重点考核脱贫目标。二是进一步落实帮扶任务,实施精准扶贫,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措施,整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队队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定点扶贫工作队员等力量,推进干部入乡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农村基层帮扶和联系群众,确保贫困村屯全覆盖。三是实行问责制,及时督促干部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

    二、深入摸底,分类帮扶。全国统一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多年,容易实施扶贫开发的地区基本实现脱贫,剩下的皆为难啃的硬骨头,这些贫困村屯要么无资源开发,要么有资源利用,但地处交通不便边远山区,培植的扶贫龙头企业考虑成本核算不愿投资办厂、办企业,解决此类地区贫困问题,靠大量资金投入已完全不能从根本上根除贫困根源。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开辟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分三类实施:


    1.生存条件恶劣、无资源开发类,采取搬迁建设和转移培训解决(即无水的地方走旱路)。主要特征为: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在这种生存条件下,投入再多的建设资金也无法保持长期或永久脱离贫困,即使暂时缓解贫困状况,若干年后依然反反复复,需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这些地区再折腾,得不偿失。对此类情况,应大胆创新,如田阳县大胆尝试贫困户生态搬迁建设贴息模式,采取“符合生态搬迁对象的移民搬迁户,政府统一规划,群众自愿报名,整合部门资金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建房以自筹为主,再给予贴息扶持,盖一层的农户给予5万元三年内的贴息贷款,盖两层农户给予三年内8万元的贴息贷款”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路、电、水等设施建设扶贫资金少与贫困村屯零星分散的矛盾。同时,紧跟当前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注意力相应转向劳务输出上,通过实实在在抓好职业教育,以抓铁有痕的强力,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增收战略,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努力实现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通过劳动力转移减持贫困人口数量,最终达到减贫目标,使扶贫开发工作真正变成抓一个推动一片的良好态势。

    2.生存条件恶劣、有资源开发类,着力产业帮扶解决(即有水的地方走水路)。主要特征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发展再生产有一定的要素资源。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重视培植扶贫龙头企业,按照扶贫龙头企业“农户增收我发展”的思路,探索一条“做大一个企业,建好一批基地,致富一方农户”的扶贫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发展路子。二是创建产业扶贫担保资金,按照 “可持续、带动性强、用于产业”的理念要求,用于设立“产业扶贫专项担保资金”,投入一定规模的担保本金为扶贫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担保。同时结合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通过国有福地金融公司按担保方式来统一运作,把扶贫资金投入的“蛋糕”做大。三是通过金融企业开展农村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信用村以及信用户评定工作,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老大难”问题。四是大胆尝试贫困户贴息模式,对有增收潜力的产业予以扶持。五是创新“三台一员”金融扶贫融资模式。在农村服务网点少的情况下,以构造符合当地特点的融资模式为突破口,推出了金融扶贫“管理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开行驻地专员”的“三台一组一员”的微小贷款模式,使中小企业、扶贫对象得到稳定的金融支持。

    3.生存条件恶劣、劳力缺乏类,纳入国家低保救助解决(即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开辟出路)。个体贫困为主要特征,主要是劳动力缺乏,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建议列入国家救助对象,提高低保标准,采取应保尽保措施解决。(百色市政协经济人口环保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