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

无限风光耀古城——梧州市推进政协工作纪实

2009-10-19 00:00:00  
【字体:

    金秋十月,南国梧州,正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已经发电的长洲水利枢纽、刚刚通车的洛湛铁路梧州段、正在建设的南广铁路,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食品卫生安全等,无不闪耀着政协民主智慧的光芒。梧州市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今年9月召开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全区政协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区14个地级市仅有的2个大会发言单位之一,市委书记刘志勇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推进政协工作,从党委的角度,必须把政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刘志勇的话直白而睿智。
    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必须要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刻理解上达成的共识与默契,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市政协主席梁家智谈起在政协工作的日子感触良多:“无论是前些年设立三城区政协,批转《市政协办公室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等文件,还是去年从政协机关培养提拔1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无不体现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以及对政协工作的一盘棋思想。”
    正是有了这种共识与默契,有了制度作保障,才有全市政协工作的统一协调和联动:市委书记亲自分管,市长和一名常委联系,一名副市长负责协调;每年至少两次向政协通报情况,书记、市长和其他市领导出席政协全会分组讨论、听取大会发言、阅批政协各种建言等;邀请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列席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其它重要会议,邀请政协委员参加各种民主测评和担任监督员;把承办政协提案列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了协商推动、监督推进、模范带动、经验促进“四位一体”的提案办理推进机制,以及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协调,业务科室抓落实的提案办理机制……由此,从《梧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协商到提案《群众上厕所也是一件大事》,从关注发展到关心民生,市政协履职触角广泛而深入。
    2006年7月,市长在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就如何挖掘利用梧州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向政协交题。
    不难不交题,唯难方显本色。政协的“人才库”优势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对命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随后,迅速统筹智力资源,开展了为时3个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培育商贸旅游文化,打造骑楼博物名城》的建议,最终推动了骑楼城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
    这次履职过程给市政协深刻的启迪:围绕中心要紧,建言质量要高,人才必须“出库”。于是,市政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履职平台和载体,规范履职方法和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007年以来,共制订和完善了43项制度。为促使政协人才“出库”,建立了《市政协关于委员履行职责的暂行规定》,调整和完善了政协“四个一”活动的内容,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和通报;为使专题调研更加有效,形成了请书记、市长点题或命题,让委员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调研的选题和组织方法。
    2007年以来,市政协共开展了23个专题调研,形成了23份成果,为梧州科学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其中《梧州港口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被采纳到市委《关于科学定位梧州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决定》中。这些成果被采纳,也体现了刘志勇所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参政议政成果的吸收和转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采纳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得益于此,市政协的各种建言均得到重视和采纳。
    2008年4月,市委书记对当年市政协全会委员建言批示:“建议很好,请市政府认真研究。”随后,市长作出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提出落实措施和意见。17个部门和6个县(市、区)政府对委员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吸收和转化。
    今年8月5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主动带领局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来到市政协,与提案人、委员代表就《加大力度打击“飞车抢劫”犯罪》等34件社会治安方面的提案进行面对面协商和集中办理。
    《关于把梧州市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建议》促成了梧州陶瓷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培育文化,打造品牌,做大产业》建言有效地促进了六堡茶产业集聚和产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议》、《建议将白蚁防治列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中》等一批信息得到市委、政府领导批示。
    履行政协职能是双向多维的。每一次履行政协职能的过程,彰显着民主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共梧州市委的领导下,梧州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社会主义民主大戏。

(广西政协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