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市阳朔县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2021-01-14 08:32:00 作者:莫树英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一线工作法”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阳朔县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政协在室外协商,还上电视,真新鲜。”“这样的协商贴民心,接地气。”……这是2020年底《人民政协报》和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对阳朔县政协在遇龙河边举办的一场现场协商会的报道描述。

 

  同年12月1日,到阳朔遇龙河参加阳朔渔火节的数万名游客也惊喜地看到,遇龙河景区青山绿水,一张张竹筏缓缓地飘游在河面上,河岸整洁有序、鲜花盛开,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徐徐铺展。而这些成果的取得,还得益于该县政协一线协商的助力。

 

  近年来,阳朔县政协积极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路径,以“一线工作法”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提升政协的“言值”,助力阳朔县连续三年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2020年9月,阳朔县政协被自治区政协评为“全区政协提质增效先进集体”。

 

  搭建协商平台,延伸履职触角到一线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如何更好地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阳朔县政协一直努力探索,积极实践。

 

  该县政协通过拓展延伸协商触角,把协商议政平台搭建到百姓家门口。一方面,在乡村成立政协“委员之家”,驻乡、村的基层委员在“委员之家”开展联络联谊活动,听百家言、解百姓忧,搭建基层群众“聚言堂”平台。另一方面,开展“委员小组进基层”活动,7个委员小组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不定期到各乡镇和社区、村委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如,2020年初,第四委员活动小组在开展活动时,了解到由于公共文体设施缺乏管护和部分绿化带设计不够合理,给村民开展户外活动和出行带来不便,迅速邀请县乡村办、镇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现场协商,并撰写了《关于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后续长效管护的建议》提案,不仅及时有效地为村民解决了烦心事,还为县政府出台对全县示范村进行“以评促管、定期督查、资金保障”的相关规定提供了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精选协商内容,建言献策重点放一线

 

  阳朔县政协以立足基层、聚焦民生、关注热点难点为抓手,将协商的重点向基层倾斜,以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靶向,将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发展、新城区建设征地拆迁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协商议题,力求与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基层群众的关注点和政协委员的关切点有机融合。比如,针对农村孤残儿童和残疾人贫困家庭儿童救助反映较多的问题,县政协与县人大合作开展专项调研,走访了全县100多个相关家庭,形成了《阳朔县孤儿、残疾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救助体系调研工作报告》,并多次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助力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县财政连续两年划拨数百万资金对农村孤残儿童和残疾人、贫困户家庭未成年子女进行补助,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形式载体,开门协商在一线

 

  为进一步增强协商实效,阳朔县政协倾力探索创新基层协商的新路子,采取了开门协商、现场协商的方式,将协商地点转移到相关事件现场一线,既让更多基层群众和委员参与协商,也更能精准建言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根据群众反映遇龙河度假区沿岸村庄存在乱搭乱盖乱建、垃圾处理不及时、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县政协及时组织委员小组进村开展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撰写了《关于整治遇龙河沿岸村庄环境,加快遇龙河度假区建设的建议》等3件提案,助力加快和完善遇龙河度假区建设。2020年6月,县政协在鸡窝渡村的遇龙河岸边举行了一场协商会,参加协商的不但有市、县政协委员,以及县政府领导、市容和住建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还有遇龙河度假区的员工、周边村庄的村民代表和旅游经营者。大家面对面表达想法,提出建议,县领导“零距离”听取意见,协商过程通过电视直播向广大观众展示,使协商实现了从“会上说”到“实地看”“现场议”。通过多方沟通协商,增进了理解,达成了共识,涉及20多个村庄数万名群众切身利益、极易引发矛盾纠纷的农村“五拆五清五建”行动得以顺利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与广西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栏目以“建言献策促发展,遇龙河景区换新颜”为主题对这场协商会进行了专题报道,对阳朔县一线协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0年,遇龙河度假区捧回了广西唯一的一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牌匾,鸡窝渡村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莫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