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讲座
自治区政协第39期“同心”讲座开讲
自治区政协第39期“同心”讲座开讲
沿着历史长河品读南宁的前世今生
图为自治区政协第39 期“同心”讲座现场。□覃文宇/摄
南宁的“邕州”别称因何而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古城南宁有哪些令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 又存留有哪些悠久的文化遗迹?……12 月5 日,在自治区政协第39 期“同心”讲座上,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谭肇毅应邀作题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南疆古城——南宁》的报告中,从历史沿革、文化遗址、历史名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解说。
此次“同心”讲座是自治区政协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战略部署,精心策划的一次学习讲座活动。
谭肇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新桂系时期广西社会发展水平研究》《抗战时期广西经济》等5个国家、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出版有《中国民主党派史》《广西通史》《广西教育史》等10 余部著作,其中《广西通史》《广西教育史》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宁人,谭肇毅对南宁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目前正牵头负责《南宁通史》的撰写。“作为古代南方重要的政治中心,南宁自建制以来,一直是郡、县、州、府、道的所在地。那么,‘南宁’这一称谓是何时开始有的?”讲座一开始,谭肇毅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南宁自东晋时期设郡以来,由晋兴郡、宣化县到南晋州、邕直至取名“南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并解读了近代广西省会在南宁设置的历史往事。
“南宁有着壮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的悠久灿烂历史文化。”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谭肇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研究,围绕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武鸣春秋战国墓群、横县伏波庙、上林唐碑唐城、铜鼓坡水利工程等南宁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壮族英雄侬智高、宋朝平侬第一将狄青、抗交趾英烈苏缄、开创南宁书院历史的王守仁等一批古代历史文化名人,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南宁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发展。
谭肇毅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对促进人们了解南宁历史、热爱南宁文化、弘扬南宁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来自南宁学院的一位老师表示,要加深对广西历史文化的学习掌握,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广西故事,弘扬广西精神,传播广西声音,传承民族文化,为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贡献力量。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道伟、刘君出席讲座。
自治区政协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专委会负责人,住邕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各民主党派广西区委和自治区工商联机关干部,南宁市及辖区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南宁学院相关专业部分师生聆听讲座。□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