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认真履职 主动作为

2015-01-09 00:00:00 作者:覃坤 梁海燕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现在走进东兰,从看到镶嵌在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上的“红色东兰、铜鼓之乡”八个大字,再到连年获得的“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全国异地养老基地”和“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你会油然意识到东兰老区的“红(红色)、金(铜鼓)、绿(生态)”三大特色品牌已经打响,并逐渐以其极大的影响力走出国门,迈向世界。面对笔者的采访,该县政协主席覃剑理直气壮地说:“这些品牌的成功打造离不开委员的有力助推和辛勤付出”。
    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全县共有45处极具教育意义的革命遗迹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政协委员围绕这一优势,致力扮靓“红色品牌”这张名片,撰写提案,提出建议和进行议政发言,尤其是2007年以来连续提交的《实施韦拔群和五大将军故居基础设施建设》《把重要革命圣地打造成为4A旅游景区》《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推动老区科学发展》和《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升格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提案、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隆重举办了韦拔群诞辰115周年、120周年和覃健、韦祖珍、韦国清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加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竣工的壮乡英雄文化园,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故居—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的必经之路,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的主要节点,成为了东兰红色旅游集散中心。每年慕名而来的区内外游客和爱国主义教育团体络绎不绝,红色旅游品牌成为了宣传推介该县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东兰现珍藏传世铜鼓612面,占世界馆藏铜鼓量的四分之一,素有“世界铜鼓之乡”的美誉。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如何挖掘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做大做强铜鼓文化品牌,是该县政协近年来履职工作重点。时任九届政协主席的陈耀灵大胆倡仪,率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兴建东兰、河池、广西乃至全国唯一一家最大的民间传世铜鼓收藏馆,将民间“收藏家”收藏的150多面各式各样、大小不同、千奇百怪和充满神奇传说的传世铜鼓展示于世人面前,使收藏馆建成了该县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让进入东兰的游客都能够尽情领略铜鼓文化的习俗,感受铜鼓神韵特有的魅力;九届政协委员、圣地旅游公司经理刘伟在城区兴办了铜鼓制造厂,生产的铜鼓被选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馆开馆专场表演节目“铜鼓歌舞”表演、演奏专用铜鼓;县政协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界别委员主动融入推进东兰铜鼓风情村、东兰音乐铜鼓厂项目建设及传世铜鼓仿制、工艺铜鼓研制、新型铜鼓批量铸造等工作,为打响东兰铜鼓文化艺术品牌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该县政协认真履职,主动作为。紧扣综合开发红水河东兰段、坡豪湖生态养生基地、江平月亮河长寿养生度假村、神仙山休闲度假、红水河第一湾等优势景点开发项目视察调研。提出的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生态文明、保住青山绿水、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进生态养殖、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等意见建议被县委、县政府列入近年来重点项目给予办理落实。制定出台涉及保护生态的系列政策,做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详细规划,积极引导农民放下斧头,抓好封山育林、建立生态林保护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鼓励农民拿起锄头,重点选种板栗、八角、油茶、桑蚕、核桃等见效快能致富的经济林果;强力推进城乡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如今,东兰的“绿”正在崛起,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7%,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3到5万个,具备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养生天堂”的优越环境和条件。现在,东兰的任何一个地方,处处都是青山绿水,“山绿、水清、天蓝”的“生态梦”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生态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十佳最美乡村”……一个个生态品牌接踵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