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桂林市政协委员建言漓江城市段环境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侧记

2014-08-22 00:00:00 作者:孙敏 杨婷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千百年来,这句描述桂林漓江城市段的名句,意境优美,令人向往。漓江孕育了桂林这座城,而城市的发展对漓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漓江城市段水域相应出现了水质下降、少水枯水等现象。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漓江城市段环境资源的课题,也刻不容缓地摆在了生活在桂林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面前。


    日前,桂林市政协常委会召开四届十二次会议,会议就市政协调研组《关于促进漓江城市段环境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进行讨论和审议。在讨论中,市政协委员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各抒己见、论证分析,为桂林漓江城市段的保护和利用开启了新的思路,让人们对如何保护与利用漓江有了新的认识。

 

“保护漓江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

 

    漓江孕育了桂林城。桂林的城市生活、服务业、公共事业以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都与漓江密不可分。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漓江城市段出现水资源季节性短缺、水污染加剧、危及城市饮用水等问题。与此同时,城市的动态发展与漓江“保守静止式”的保护出现了“不兼容”:一方面,漓江城市段的开发利用处于低水平的初级状态,漓江城市段规划与桂林城市发展的现状不适应;另一方面,漓江沿岸和洲岛的无序开发,也影响到了漓江的环境。


    如何实现漓江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如何让桂林城拥有丰盈的漓江、常年保持“一水抱城流”胜景?这些问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今年4月,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对漓江城市段的保护和利用进行重点调研。


    漓江城市段主要是指南洲大桥到龙门大桥之间约20公里河段。在这一段漓江流域里,集中了象鼻山、穿山、訾洲等山峰和洲岛,也贯穿了桃花江、榕湖等溪流湖泊,此外还涵盖了甑皮岩洞穴遗址、栖霞寺等人文历史古迹。在调研组看来,漓江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也是一条城市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的河流。“但长期以来,漓江城市内河的人文、历史、公共服务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都明显感觉到:漓江城市段存在重“保护”轻开发、重自然轻人文现象,而这种以牺牲城市河流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代价,单纯保护的思路,不仅没有达到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目的,反而使漓江城市段开发陷入了规划滞后、无序开发、无偿使用、无效管理的困境,影响到了漓江流域及桂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漓江,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调研组认为,如何处理好漓江城市段的保护和利用关系,是漓江出给桂林人的一道辩证博弈题。而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号角的吹响,这一道“题”,也到了谨慎思考、认真作答的时候。

 

壅水工程关乎城市长远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始终无法回避的,是漓江水资源季节性短缺和对漓江科学管理、有效治理的问题。”调研组认为,水是桂林城市之魂,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是生命之源,让漓江拥有足量洁净的水,是城市人口生活取水的必要条件,也是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桂林山水城市的灵魂。


    1988年,原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等部门就曾提出在漓江城市段下游吴家里修建壅水工程,建议通过建壅水坝蓄水,解决城市、漓江发展与缺水的矛盾。


    但建坝蓄水的利与弊,却反复争论至今。


    今年4月,市政协牵头启动对漓江城区段蓄水利弊权衡的调研,发动了水利、环保、地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桂林人文、生态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通过水路、陆路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组对漓江城市段是否应该建立壅水坝进行了几乎是“地毯式”的调查和论证。


    在市政协四届十二次常委会上,《调研报告》“出炉”。在这份报告中,调研组对漓江城市段壅水关乎城市长远发展的思考,引发了广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漓江是一条自然河流,不应对其进行人为改变”、“漓江壅水,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讨论中,对漓江壅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政协委员们关心的重点。


    而支持壅水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则认为,漓江壅水工程不仅仅是景观环境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民生。漓江壅水可以解决枯水期漓江城市河道严重缺水的问题,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而众人担心的漓江水质问题,则可以通过工程塌坝运行调度换水等方式解决,同时也不影响泄洪、冲沙,从而保证壅水区水体流水不腐。


    与此同时,漓江壅水可以抬高漓江水位,扩大江面水域,连通沿江风景名山,改善漓江市区段旅游通航条件,有利于形成中心城环城水系,重现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秀丽景观和诗情画意。


    在一个上午的激烈讨论中,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反复辩论和思考,最终达成共识:漓江壅水有利有弊,综合目前情况看,利大于弊,是开放型保护之路。但不管壅水工程是否建设,市政协常委建议市委、政府及时有效解决漓江城区段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确保市民饮水安全,提升漓江水质,完善漓江功能。

 

实现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世界闻名的漓江,在不同人的眼中,其实有着不同的风采。


    山与水,景与人,自然与文化,在桂林漓江城市段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也启迪着桂林人开拓漓江城市段发展的新思路。


    在讨论中,政协委员们认为,放下漓江壅水与否的争论不谈,要处理好漓江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关系,首先要科学区分漓江流域城市段、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段的界别。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在生态保护段,应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控制污染;而在漓江城市段,则应拒绝对漓江无序、过度开发的功利主义和“什么都不要动”、“什么都不能动”的保护漓江教条主义,转而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的开放型保护之路。


    如何做好“漓江保护与利用”这份考卷,是桂林人避不开、也躲不过的问题。7月底,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市政协将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市委、政府领导以及相关城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共同商讨如何促进漓江城市段环境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漓江城市段,是山、水、城、景、文化的交融。”市政协主席会议和调研组讨论认为,将漓江分为生态保护段和城市段,分段科学开发漓江景点,既要注重对漓江自然生态的保护,又要注重对漓江人文资源的利用,要加紧推进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两个国家级项目的建设,用桂林文化擦亮漓江这张“名片”,实现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才能让更多人真正走进桂林、认识桂林、爱上桂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桂林从漓江的健康发展中获益,实现城市与漓江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