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鼓励民间力量在养老服务领域唱“主角”

2014-08-15 00:00:00 作者:黄富强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日益扩大,给社会保障和家庭赡养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逐渐成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单靠政府机构来发展养老服务业总是杯水车薪,民间力量却因准入门槛高、政策难落实等问题的制约而“望之却步”。由此,出现了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的冷尴尬,加剧了养老服务业结构性失衡和供需错位的矛盾。这些问题该如何求解?对此,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呼吁——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而不孤”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终极追求。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明天我们去哪里养老?”成为一个绕不开的敏感话题,深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西正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截止2012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0.5万人,占总人口的13%。那么,当前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如何?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和瓶颈?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和期待?近日,记者就此在南宁市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公办养老“一床难求”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分两种: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因享受财政全方位补贴且享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性价比较高,成为老年人的首选养老地,然而却因为“一床难求”,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尴尬。更有甚者,直接将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拒之门外。而民办养老机构近年来虽然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如果过多考虑经营成本高而选择低端市场,微薄的收入难以为继;若走高端路线,又背离了市场供需,民办养老机构最终陷入“微利”甚至“零利润”的恶性循环。
    记者从南宁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50多家,其中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在内的仅3家,其余的为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公办养老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运行资金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扶持,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好,在“僧多粥少”、“一床难求”的情况下,其养老准入门槛自然高出一筹,由此“排队等候床位”的现象也是“家常便饭”了。
    此外,公办养老机构在费用花销方面相对较高,使普通收入的家庭难以承受。记者在南湖公园随机采访了一些老人。60%受访者认为,公办养老机构比较难进去且费用较高,经不起长期担负;而民办养老机构的费用虽然低廉,但环境和地理位置相对差一些,且服务配套方面较为滞后,所以他们也不大愿意去。
  
民办养老“一人难求”
  
    民间力量开办养老机构,虽然情况一直向好,但整体的吸引力还是不大,跟一些回钱快、利润率高的行业无法相比。此外,民政部门对于养老机构设立的许可范围只限于公办企业与民办非营利企业,营利性民营养老机构没有明确注册单位,不纳入民政监管体系,也少有政策上的优待。由此,相对于公办而言,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就要困难许多。而人员流动性大,护理工少以及一些思想观念作祟,老人对“民办”的概念有抵触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民办养老机构往往面临着“一人难求”的困境:既难以招到护工,又难得老人入住。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几家经营较好的养老机构。这几家养老院入住率达85%以上,开办了将近十年或者超过十年,在运营方面有着一整套的方法和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南宁市家丽怡康馨园敬老院是一家民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在老年人中口碑很好,但现在他们最大问题就是续租问题。“现在就怕房子到期,有可能无法续租,一旦这样的话,这些老人得去哪里养老?”该院院长说,除了担心房子到期后不能续租外,“招工难”问题是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做护理工,嫌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不高等,所以人员流动性大,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属于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虽然相对于纯民办的养老机构来说,有一定的优势,但招工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该公寓姓李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给护理工,或者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场所使用问题,兴宁区某养老院院长认为,如果由政府负责提供出租,并给予租用方面的政策支持,不仅彻底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观念在宣传中得到相应改变,从而增强民办养老机构的吸引力,也使民办机构在养老服务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人难求”的困境也会迎刃而解。
  
民间力量亟待激发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长期以来,我区主要依靠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然而,目前我区还处于后发展欠发达阶段,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依然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如果能进一步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中来,不仅有效缓解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状况,也使养老服务这个“夕阳红”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间力量,就得破解制约瓶颈。自治区政协委员、民革南宁市委主委黎琳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影响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门槛”太高。目前,政府大多依据养老服务机构“营利与非营利”的经营性质来决定政策优惠的程度。这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民办养老机构没法以优惠条件拿到项目用地,而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二是扶持政策落实难。由于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上被界定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政策落实到民办机构上就会打折扣,推高了服务价格与公办机构的竞争劣势,经营之难就可想而知。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年初召开的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黎林委员提交了《大力推进民办养老服务业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领会好中央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领域,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业主体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地支持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解决好用地指标问题;针对不同运营方式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设定不同的条件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供地;着重解决好养老服务的中档服务收费价格问题;在符合城乡用地规划的前提下,先行先试,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土地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新途径;尽快严格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房地产项目要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