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立足本土资源打造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

2010-06-08 00:00: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迅猛,广西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更具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
    如何寻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也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了多份提案,建议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加快构建广西北部湾文化产业链,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文化产业合作。
   
挖掘文化底蕴,
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

    “我到广西旅游时,曾经听过京族人民在独弦琴的伴奏下,唱起即兴编成的民歌,真是太美妙了。那里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湖南来旅游的周霞对记者提起那次经历时,仍显得意犹未尽。
    北部湾地区曾经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至今还保留有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贝丘遗址、南珠文化、水上木偶戏、京族哈节文化、疍家文化、“三娘湾”神话等一批历史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同时,北部湾的金滩、银滩、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充分展示了其特有的自然景观。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没有资源,开发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无法形成文化产业优势。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多数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因此,应对这些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进一步深掘、整理和提炼,用现代手段加以宣传。同时,立足并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 
    致公党广西区委在《北部湾海洋文化的构建及海洋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 面对历史的新机遇,构建现代海洋文化体系,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已时不我待。因此,要注重发掘民间资源,摸清文化遗产的家底,形成北部湾民族文化的风格和品格,逐步形成北部湾海洋文化特色。
   
加强资源整合,
构建文化产业链

    委员们认为,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探索产业合作,特别是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北部湾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缺乏龙头企业,资本要素在文化市场的发挥不够,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迅猛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农业师许绍才提出,北部湾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地市场上,而且应放眼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文化市场的培育和扩展力度。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必须通过优质产品来实现。因此,建议充分利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着重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构建文化产业链,打造具有北部湾特色和优势的标志性文化精品。
    致公党广西区委在提案中建议:应根据北部湾地区的资源优势,着重构建以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为主体、以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庆典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文化服务业、海洋艺术业、海洋新闻出版业等为辅的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链;建立北部湾国际滨海湿地中心,凸显北部湾海洋生态文化优势,使之成为世人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家园;加强海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的人才队伍。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终归是需要依靠精品、品牌和标志性成果走向市场,占领市场,赢得市场。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书画院院长陈中华在《关于大力扶持北部湾地域性文化品牌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广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在近十年发展中,广西文化产业依托北部湾,涌现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以“漓江画派”为代表的美术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等。
    陈中华委员建议,政府除了对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成功品牌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外,还应建立一整套成熟的管理、策划、运作、营销推广的机制,不断积淀品牌含金量,继续扶持打造本土新的强势品牌。
    致公党广西区委提出,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精品品牌的支撑。打造精品品牌既能体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又能促进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和效应。建议加大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进一步放宽文化准入条件,消除民资和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文化经营企业。(黄和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