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综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9-03-25 00: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在今年的两会上,面对着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局面,落实中央一系列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政策,切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各民主党派、各界别、各位委员的共同话题。围绕如何保住8%的GDP增速、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如何趁“危机”之机调整经济结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大会发言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保增长 围绕保八重在落实

  关键词:8%信心 责任财税 政绩观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他也提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

  对于这种提法,广大全国政协委员予以支持,并切实提出了有关保增长的具体建议。

  游宏炳委员认为,尽管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对8%的经济增长目标应充满信心。首先,多年来我国经济运行高速平稳,2003年以来,国家经济连续6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峰谷落差很小,可谓“高速平稳”,充分反映了中央驾驭和调控经济全局的能力,其次,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壮大,2008年GDP超过30万亿元,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靠前,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高。

  民盟中央在发言中提出,要在保增长的同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为“扩内需、保增长”,我国政府决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保障4万亿元投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加大国家审计机关直接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制定严格而有效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制度,完善政府投资工程的项目后评制度,并且完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认为,应充分运用多种财税手段,通过支持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保持国民经济的中速增长。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时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和引导作用,调动银行、企业、资本市场和国外的资金,拉动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李国璋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转变政府部门的政绩考核办法,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办法。应该给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减分,给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加分。

  扩内需 鼓励消费是关键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村市场、西部、生态


  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成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抓手。对此,广大委员的一致看法是,我国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提出,扩大消费需求,重在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变革。他在发言中分析出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期低迷,与居民收入提高相对缓慢有关,更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不相适应相关。为此他呼吁尽快出台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计划。据他测算,未来10年左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需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年增长5%左右,投资总额约15万亿~20万亿元。未来10年,可初步建立一个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改革发展新路子。

  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在发言中提出,扩大农村内需首要任务应是围绕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短板”。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让广大农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巨大的农村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省为单位统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让农村房地产火起来并带动建筑及相关产业发展,真正提升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有效扩大农村内需提供源头活水。全国政协委员严慧英认为,要正确理解政府扩大内需政策,避免大干快上式的、粗放式的上项目。不能因为政府要扩大内需,就降低产业门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特别是以往由于种种原因未获批准的项目,无论财政政策如何“积极”,货币政策如何“宽松”,都不能给它们重生的机会,否则就是倒退。

  黄瑶、龙超云、刘鸿庥等四位来自贵州的全国政协委员在联合发言中提出,要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关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完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石漠化治理范围,加大对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西部地区小水电、沼气、风能、太阳能等农村替代能源项目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调结构 迈向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环保、科技创新、能源、产业调整


  目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即便是在危机关头,所要谋求的发展也必须是又好又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化危为机”的总体思路。全国政协委员贺定一认为,要“保增长、调结构”,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大力推进环保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他在发言中提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应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都应继续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目标坚决不能动摇,做好环保的管理和监控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胡彪在发言中提出,要从国家层面积极引导沿海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不能只把产业转移看成一个简单的转移过程,要充分运用资源、市场、产业、科技、人力等要素杠杆,引导产业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促进全国各经济区域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园区支持的力度,注重转移园区的产业聚集和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出台相关鼓励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政策,加速产业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任启兴认为,在“调结构”的思路下,需要建设好一批有效益、上规模、可复制的大型能源基础实施项目。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的经济新增长点之一。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将催生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经济恢复活力,但要循序渐进,避免盲目投入。要重点推进农村和城镇电网改造、节能减排改造、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大型核电等工程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孙林夫提出,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产生了全新的价值链,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议将现代制造服务业科技行动的实施纳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张景安认为,每次经济危机伴随新技术革命,经济复苏离不开技术创新。通过自主创新,为应对危机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当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中国铁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统一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有了一定的技术与经济基础。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有可能走在世界铁路科技创新前列,率先成为世界第一铁路强国,改变至今我国没有一个工业行业可引领世界的局面,也为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注入一针“强心剂”。(廉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