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全国政协"边疆扶贫工作"视察系列:瑶族新村的笑声

2008-09-22 00:00:00  
【字体:

    9月20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晒谷岭瑶族移民新村韦桂业家里,一片欢声笑语。
  正在这里视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与86岁的韦桂业坐在板凳上,拉起了家常。
  1999年,韦桂业和家人从广西都安县保安乡上镇村迁移到环江县的瑶族移民新村。移民新村始建于1999年1月,原是广东帮扶异地安置都安总场的示范村。当时和韦桂业一同从都安县迁来的都是人均耕地0.2亩以下,家产不足300元的特困瑶族同胞,共有204户1008人(其中茅草屋106户541人)。而现在韦桂业的家里已经添置了电视机和洗衣机。
  “我都迁移下来快十年了!”谈到在都安的情况,韦桂业说“老家太苦了!”
  用村民蓝芝轩的话说:“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好比一个桶一个井,人就住在井底,我们就是井底的青蛙!”韦桂业说,那里没有地,种粮食很困难,吃的都解决不了。
  韦桂业的孙子韦宁今年13岁,在一旁给他爷爷当翻译。当得知韦宁在思恩镇中学读初一,黄孟复关切地问:“上学还要交钱吗?”“现在都不用了,中小学现在全免了!”
  同样是迁移到这里的农民,50岁的蓝芝轩住在自己的新房里,每天种地养蚕。家里有六亩地,养着四头猪,还种植了玉米和几棵果树。家里空闲的地方还养着很多许多桑蚕。两个孩子现在在广东东莞的一家装修公司打工,每人一年还可以挣到一万块钱。这样,加上蓝芝轩的劳作,一年家里收入两万多元。
  听到这里,黄孟复问到:“村里像你这样的多吗?”蓝芝轩说:“他们和我差不多!”
  “移民新村作为一种扶贫模式,不仅关系着脱贫问题,也关系民族团结。”移民新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何,黄孟复很关心。“移民搬迁后与原住地的居民关系很好。”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副县长蓝飞宁说,现在新村的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得很好,语言互通,也互相通婚,民风民俗也慢慢互相融合。
  据了解,移民新村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广东帮扶资金1000万元,广西自治区财政支持500万元。现在新村已经建成住房204套,沼气池245座,场部办公楼一座,学校一所。
  目前,移民新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桑蚕、糖蔗和水果。去年移民新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
  和韦桂业一样,现在移民新村的不少农民都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些农户还购买了摩托车、拖拉机、微型汽车、碾米机、打粉机等生产生活工具。

(任一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