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发言摘登

2023-09-22 08:14:00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发言摘登
 
​  核心阅读
 
  9月21日,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南宁召开,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商议政。谭建国、陆云、黄振饶、吕剑枫、陈远明、王建毅、马丹葵、王德霞、曾作琴等9位自治区政协常委作大会发言,从坚持城乡融合、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软实力、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开发县域特色旅游、打造农业品牌经济新模式、推进广西沿海三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坚持城乡融合  引领乡村振兴
 
谭建国(代表民盟广西区委)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口,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区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供应链不断拓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建议:
 
  (一)统筹产业布局,构建县域立体经济。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与城市经济体建立产业关联并形成产业循环。通过选择性招商引资、精准政策扶持等方式,完善产业发展的上下游链条,强化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鼓励县域间在科学分工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构建“内生为源、外生联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整合资源禀赋,赋能县域特色经济。强化特色产业品牌,坚持“一县一业”和“一镇一品”战略。着力形成比较优势,鼓励企业走“名特优新深”的发展路子,集中力量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进一步强化比较优势。
 
  (三)加强要素保障,提振县域经济韧劲。推动土地供给由注重增量转向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并举,探索土地集约节约使用政策,加强经济功能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培育和吸引更多与我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县域金融体制,支持鼓励信托、担保和保险等金融主体融入县域经济。
 
 
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软实力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
 
陆云(代表九三学社广西区委)
 
  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议:
 
  (一)大力培育冷链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涵盖产地预冷加工、保鲜运输、销地冷藏等业务的全产业链型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批集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冷链物流配送终端项目。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本土冷链物流企业向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整体质量。
 
  (二)制定完善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冷链物流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结合广西农产品具体特点,对冷链物流设施、装备、载器具、标识、流程、管理与服务,以及对冷链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等领域,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制定适合我区冷链物流发展需要的地方服务管理规范。
 
  (三)多方位培养冷链物流人才。鼓励我区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完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健全专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提升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整体能力。
 
  (四)加强冷链技术研究,提升数智化水平。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冷链企业对冷链技术的研发,提升冷链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冷链运输管理一体化水平。
 
 
壮大地方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振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高质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重大战略支撑。建议:
 
  (一)紧抓特色持续推进。更加注重全区各地资源禀赋、前三年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统筹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良性互动,更加精准地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优化分类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估的激励作用。
 
  (二)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在人才保障方面,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下乡,动员能人回乡,吸引农民工返乡,引导企业家入乡,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在土地保障方面,盘活产业园区和城镇低效土地。在“双碳”背景下,充分发挥林地和林业资源优势,研究用好林业碳汇政策,实现生态和经济双收益。在科技支撑方面,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共同体,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地在发挥特色优势产业过程中,开展“国企+民企或合作社+村委+农户”投入和经营模式的探索。以各方协商确定利益分成的经营模式,更好实现农民和村级集体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
 
 
发展县域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吕剑枫
 
  县城处在城与乡的连接点上,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中枢节点。县域经济的强弱决定着县域对乡村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小。建议:
 
  (一)增强县域特色产业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应选择与县域优势要素相契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度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程,培优壮大“桂字号”农业品牌,推进“桂品出乡”提质扩容。大力提升县域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品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乡村之美。
 
  (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留住人才。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引才聚才留才。
 
  (三)加快县域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将城和乡放在县域的空间框架内综合考虑,确保整体发展有空间、可持续。在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周边,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农业产业集聚区,推动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新局面。
 
  (四)畅通县域和乡村的流通网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达便捷的乡村公路网。加快构建县域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境,让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形成良性循环。
 
 
突出“四抓四强”壮大实体经济
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陈远明
 
  实体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立身之本、活力之源。近年来,全区立足县域实际,把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建议:
 
  (一)抓机遇、强规划,谋划推进新一轮县域经济改革发展。围绕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以产城融合联动发展为工作主线,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抓政策、强落实,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通过举办项目推进能力培训班、“委员企业服务季”等形式,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学习、掌握、吃透政策,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通过成立政策咨询服务专班,压紧压实政策执行单位工作责任和目标时限,确保政策既“能供给”也“能兑现”。
 
  (三)抓环境、强服务,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措施,为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减负;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在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暖心的营商环境。
 
  (四)抓创新、强保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素落实落地。着力优化要素保障环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保障好企业用电,降低用气成本和全程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开展支持企业用工行动。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引入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区生产转化。
 
 
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夯实乡村振兴重要根基
 
王建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崇左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特色农业产业占比大,立足特色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甘蔗、养牛、坚果、八角等特色产业集群潜力巨大。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完善到哪里”的思路,整合涉农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糖料蔗“双高”基地、产业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稳产增收和自然灾害治理能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是基础产业,要以政策支持导向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参照扶持粮食生产的办法,设立甘蔗直补制度,稳定种蔗效益;制定养牛业普惠性补贴政策;参照油茶新造林的补助标准,对新扩种坚果和实施八角低产改造、新扩种良种八角的给予补助。
 
  (三)拓展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以蔗糖业为例,给予倾斜支持,帮助全区甘蔗主产区补齐做强集蔗、糖、酒、浆、纸、牛、肥、生物化工等于一体的糖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以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牢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大力开发县域特色旅游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马丹葵
 
  立足我区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县域特色旅游,充分发挥农旅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与顶层设计,优化农旅产业布局。立足县域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宿风情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旅产业强镇、优势特色农旅产业集群等项目,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农旅产业发展格局。
 
  (二)推动“农旅+N”融合发展,丰富农业旅游业态。推动“农旅+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农业文化、多彩民俗相融的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旅+养生”融合发展,发挥我区长寿养生资源优势,发展养生农业和健康绿色农业。推进“农旅+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智慧乡村发展。推进“农旅+城镇化”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业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生态休闲型特色小镇和特色村。
 
  (三)培育农旅品牌产品,打造农旅发展引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以自然风景为依托的国家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依托长寿之乡优势,培育长寿养生农业品牌。依托北部湾丰富渔业资源,培育北部湾休闲渔业品牌。依托少数民族资源,培育民族风情农旅品牌。
 
  (四)加强引导农民参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引导群众依托专业合作社、农场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土地利用和经营模式,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的多方共赢。
 
 
打造农业品牌经济新模式
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王德霞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格局。推动特色产业壮大成为强势产业,再由强势产业扩展成产业链,形成规模品牌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
 
  (一)整合资源,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实力。将农业品牌培育作为重点战略,各地制定长期性的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和扶持政策。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深加工农产品在现有农产品产业中的比重,通过注入科技元素提升附加值。探索对企业在品牌发展中实施增值利润返还、品牌推广补贴等,使企业、农民在品牌增效中获得直接收益。
 
  (二)狠抓质量,筑牢品牌发展关键核心。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全流程标准,健全完善现有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推动规模化生产,促使终端农产品保持较高的、同一水准的品质。培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政府+企业+农户+高校”的合作模式,进行整个农业产业链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宣传,丰富拓展品牌推广途径。将品牌形象与广西本地特色文化融合,形成农产品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农产品跨界联动,开发适应当下消费趋势的联动产品,为传统农产品树立现代时尚形象。多渠道进行农产品宣传销售,政府、企业和媒体协同开展广西农产品品牌推广,进一步塑造品牌特色。
 
 
推进广西沿海三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曾作琴
 
  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向海经济的重要引擎,沿海三市是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好沿海三市特色农业产业,对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一)合理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区域特色,差异化发展自身优势产业,通过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互补新局面。
 
  (二)深化特色农业产业精深加工。通过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升级改造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聚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吸收边沿产业向核心产业汇集,建成农产品产销和精深加工基地,打造本地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优质特色产品。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现有特色乡村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与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组建产业联盟,积极推广“农户+合作社+企业”等共赢模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稳定关系,保障农户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四)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开展多渠道合作,组织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品牌保护,建立区域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内农产品质量管理,对于使用统一品牌的农产品实施全程质量追溯。
 
 
(记者 黄 伟/整理 通讯员 覃文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