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广西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通过验收

2007-08-08 00:00:00  
【字体:

我区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通过验收

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

    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周光华)我区首批1731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最近全部通过验收,基本实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确定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目前我区扶贫开发主要是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也就是在深入调查、组织发动群众制定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整合各项资金和各种资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分期分批推进贫困村扶贫规划实施,全面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干部群众培训、生态恢复和保护等各项建设,对贫困村进行综合治理,使贫困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贫困面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明显的改变——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贫困问题进一步缓解。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是1568元,2006年是1828元,连续两年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5.4个百分点。两年解决14万人的温饱问题,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36万人,贫困问题明显缓解。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首批村共修建通村委会公路 482条3376公里,通屯道路5109条13794公里,使首批村通公路率由2004年(实施整村推进前)的55%提高到目前的87%,提高了32个百分点;自然屯通路率由2004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4%,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20户以上自然屯通路率由52%提高到目前的91%,提高了39个百分点;人畜饮水工程8228 处,解决188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及不安全问题;解决了9万多户农户的用电问题;扶持2万多特困农户实施危房、茅草房改造,使他们住上了稳固住房;修建沼气池11.59万座,沼气池入户率由28%提高到目前的42%,提高了14个百分点。

  通过实施以沼气池建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相当部分首批村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物多样化明显恢复,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出现了。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进一步打牢。两年多来,各地整合自治区安排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部门资金、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资金、定点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以及其他社会扶贫资金,扶持首批村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共新发展桑蚕、剑麻、蔗糖、烟叶、核桃、水果、茶叶等特色优势种植业147万亩,人均有特色优势种植业由实施整村推进前的1.1亩增加到目前的1.8亩,人均增加0.7亩;扶持贫困群众养殖牛、羊、兔等草食动物180多万头(只),饲养生猪160多万头,饲养家禽1600多万羽。劳务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实现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环境明显变化。两年多来,首批村共修建村委会办公用房31837平方米、卫生室12827平方米、计生室10156平方米,社会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改造村级校舍危房164069平方米,消除了D级危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解决了4266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及611个村委会通电话问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多万人次;大部分群众参加了“新农合”;基本实现了整村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首批村社会环境的改善,群众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群众真正获得了实惠,他们对党和政府深怀感激之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和谐。

  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推进以“科技兴村、经济强村、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建设。首批村都建立了党员教育、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建村、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大多都将制度公布上墙,制度、机制比较健全。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大部分村干部和党员都发挥了“双带”作用,群众比较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