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世界屋脊上的广西人:“广西造”扬名青藏铁路

2006-08-10 00:00:00  
【字体:

    (南国早报记者唐斯佳)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有一个场面令广西人自豪:那里使用的100余台装载机都是“柳工”牌,产自广西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人称之为“广西大力士”。殊不知,在广西高原装载机“显威风”的背后,是几代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近日,记者来到柳州,探访“广西大力士”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30年前与高原“结缘”

    7月28日,记者约见了当时负责高原型装载机研发的总工程师黄旭就和回乡休假的柳工西藏办事处主任黄萍湘。提起广西高原装载机在青藏铁路修建时的情况,黄萍湘顿时来了精神:“在长达1000公里的青藏铁路线上,每隔几公里就可以看见一台广西装载机,非常亲切,就像看到我们的孩子一样。”黄萍湘说,不管是修建路基,还是羊八井隧道群的施工,用的全是广西装载机,“我们的‘大力士’伸着长长的手臂,把土石铲起来,装进车里,再拉到路基上平整,全是机械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别的装载机由于高原环境低气压、低含氧量等气候特点,引发机器生产率和可靠性下降,无法进驻青藏高原,那么广西装载机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黄旭就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们就开始了高原领域的探索。

    1973年,中科院组织柳工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一个项目组,首次进驻青海高原,考察普通型装载机在高原环境的工作状况。

    1976年,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施工期间,广西人在格尔木及风火山一带,进行过大半年的装载机高原性使用实验……经过20多年的历程,在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广西共投放了四五百台增压型的装载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4200米高原上炼就“大力士”

    “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后,我们又向海拔更高的青藏高原进军。”黄旭就说,2000年10月,高原型装载机的样机从西宁开至拉脊山,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试验场做了运行试验,机器运转情况良好。

    2001年5月初,试验小组来到了荒凉的西大滩。由于高寒缺氧,缺乏适应时间,每个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海拔4200米高原上的沸点不到85℃,没有高压锅,饭没法煮熟,大家只能吃夹生饭或馒头。“最难的是缺水缺电。我们只好自带发动机发电,每天开装载机到玉珠峰山脚下的不冻泉中取水。大家白天做完实验,晚上整理数据。经过一系列实验,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回忆起艰难的日子创造出的成果,黄旭就露出满足的笑容。

“广西造”立下汗马功劳

    2001年5月,在青海西宁,广西产的我国第一台ZLG50G高原型装载机通过了专家的技术鉴定,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广西高原装载机填补了国际空白,属国内外首创。此后的4年,广西共有832台装载机服务于青海、西藏的公路、铁路等地方性建设。2001年,青藏铁路的修建进入了关键时期,施工时铲土石用的百余台装载机全是广西造。

    黄萍湘说,2001年10月,45岁的他被派到西藏办事处工作。每个月,他和一名维修工都会开着越野车去回访用户,查看机器的运行情况,维修故障。每去一条路线,都要走一个星期。

    黄萍湘说,在西藏呆了两年后,他的体重从去时的86公斤下降到不足67公斤,记忆力也衰退很多。“如今,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一个多月了。但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广西装载机立下的汗马功劳是毋庸置疑的。”黄萍湘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