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警惕对虾养殖对广西滨海湿地的危害

2006-05-19 00:00:00 作者:真实姓名:wjy
提交时间:2006-5-19 16:41:58
IP地址:221.7.197.225
机器信息: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0; Maxthon)   来源:  
【字体:

编者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蓄洪防灾、控制污染、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缓解面积污染、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20年来,广西沿海不断扩大的对虾养殖业,已对滨海湿地的生态构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让社会各界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民盟广西区委会于2005年秋季赴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编发如下:

警惕对虾养殖对广西滨海湿地的危害

关于广西滨海湿地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专题调研报告

广西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民盟广西区委会

    广西是西部省(区)中唯一拥有海洋的行政区,是西部的出海通道和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广西海岸线总长1595公里,滨海湿地面积26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浅海水域1391平方公里、潮间带854平方公里、河口水域403平方公里、基岩海岸2.3平方公里,沿海岸还有177平方公里的海水养殖塘(人工海水湿地)。最幸运的是,广西滨海湿地至今仍分布着我国大陆海岸保存较好的珊瑚礁、海草、红树林、海岸抗盐植被,这些资源是广西的海洋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2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广西的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无序,导致滨海湿地资源大量损失,滨海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明显衰退,致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风险不断累积,直接影响了广西的海洋经济、海口建设、临海工业布局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广西沿海不断扩大的对虾养殖业,已对滨海湿地的生态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广西对虾养殖所付出的生态代价
1、滨海自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散失
    广西的对虾养殖塘最初主要来自于海堤内毁弃的盐碱荒地和部分红树林地(图1)。1995年到2000年大量的盐田被改为虾塘,红树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修建虾塘,部分海岸植被如沿海防护林和少量耕地被转化为虾塘。这5年问消失的红树林中至少90%用于修建虾塘,例如,合浦的闸口、北海大冠沙、钦州的七十二茎、防城港的珍珠港均出现了破坏红树林用于养殖对虾的事件,面积共计500~4000亩。2001年开始,大量的耕地和稻田被改为虾塘,数千年来形成的海岸沙坝和珍贵的滨海野生植物群落也被虾塘侵占,连北海国家度假区中部分美丽的沙滩和沙坝也成了虾塘。海滨景观的虾塘化已严重威胁着滨海湿地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例如,防城港巫头分布着发育典型的滨海沙坝,已记录的沙坝维管束植物多达600多种,是国际鸟类繁殖和迁徒的集中地,在我国极为罕见。可目前不断入侵的虾苗场和养殖塘正严重威胁着它的存在,许多重要物种基因面临威胁。广西滨海的许多耕地和稻田,是数百年来不断围垦改造的结果,却在短短的数年间重新被盐碱化。
2、毁弃虾塘的面积在日益扩大
    广西沿海有一种习惯,即新开挖虾塘经3~4年的养殖后,虾塘生产力一旦降低(因出现虾病用药造成,或经数年养虾后产量下降),塘主即将此虾塘毁弃不用或改作他用,这样就造成了原有耕地和周边土地的盐碱化,虽改作他用,但已难恢复或根本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地貌和生态功能。塘主毁弃老塘后必须再去开挖新塘,于是土地盐碱化不断延续,滨海景观虾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西对虾养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刀耕火种”、土地盐碱化、海岸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荒漠化”为代价维持的。初步估计,毁弃或使用率低下的虾塘约占目前广西对虾养殖总面积的30%,要恢复这些虾塘的生产力和开发替代性利用方式,付出的代价将很沉重。
3、对虾养殖已成为广西浅海的重要污染源
    对虾养殖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污染严重的产业,保守测算最终排放到海区的污染物约占饵料用量的50%。以生产1公斤对虾消耗1.5公斤饵料计算,2004年广西沿海对虾养殖排向近海的污染物约达到6万吨,其中包括绝对数量虽不大但环境影响严重而复杂的消毒剂、抗生素和环境激素。由于工业欠发达,广西北部湾海域一直是我国最洁净的海区之一,但2004年广西局部海区发生了赤潮,白骨壤红树林遭受严重的虫害,2005年文蛤养殖又爆发了大面积的病害,这些均提醒我们:不可对广西滨海湿地的环境状况过于乐观。环境的退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对虾养殖的自然风险。
  4、海岸防灾减灾功能在不断衰退
    不断扩展的虾塘侵占了红树林地、滨海陆缘植被、部分防护林带和海岸沙坝,使滨海湿地资源的多样性持续下降,滨海湿地消浪护岸的功能遭到破坏。1990~2004年间,台风暴潮给北海、钦州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达到83.56亿元,超过同期对虾养殖创造的总产值78.44亿元。随着广西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滨海湿地在维护海洋经济中的作用将日趋重要。印度洋海啸、2005年我国多次发生的台风和美国飓风所造成的财产和人员损失,也充分说明了滨海自然湿地在保障沿海生态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广西滨海生态自维持和自调节的能力已遭弱化
    丰富的资源可消解较强的生态干扰(如污染),维持良好的环境;相反,贫乏的资源却无法平衡微小的生态干扰,这如同年富力强的人可轻松挺过大病,而小感冒对一个垂暮体虚的人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滨海天然湿地的退失使自然界降解污染物质的功能衰退,为目前高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埋下了“地雷”,“地雷”一旦爆炸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剧农村的隐性失业和社会动荡。此外,南美白对虾为外来品种,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对这一外来品种对广西当地海洋动物系统的影响作出任何监测和科学评估,在相当程度上我们是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盲目耕耘,透支未来。
    再如,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评估表明,有红树林生长的海岸其珍珠养殖效益比没有红树林生长的海岸高13倍左右,显然广西珍珠养殖业的整体衰退也与红树林的历史性减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二、滨海湿地生态与经济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
1、相互作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和能源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生了变化(图2),对虾养殖业进入了相对饱和与低价格时代。“刀耕火种”的行业特征使开新塘弃旧塘成为必然的选择,而不断下降的价格抵消了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好处。“十一五”期间广西的沿海工业和服务业将进人高速发展阶段,对虾养殖对GDP的贡献率必将进一步下降。面积不断扩大的虾塘为广西滨海湿地积累了越来越大的生态风险,使滨海自然湿地平衡未来工业环境的能力下降,这将制约广西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将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成本。
2、发展广西滨海湿地“质量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国家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
    20多年来,我国主要在旧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来维持,以资源浪费和环境衰退为代价。这种高速增长已经显露疲态,未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必然要依靠经济结构转型。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联合国2003年起提出了发展“质量经济”,2005年我国也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其基本原理就是温总理的阐述,落实到广西沿海地区其主题就是滨海湿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广西临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滨海湿地是广西I临海工业的平台和净化场所,保护湿地的本质就是保护广西的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都在加紧发展临海工业,临海工业带已经初步形成:防城港市的大海粮油、新海油脂、岳泰饲料已完成全部建设正式投产;企沙沿海工业区正在蓄势待发,万鑫公司已基本完成一期_[程的建设和安装,即将投人生产;防城港发电厂全面动T兴建;千万吨级钢铁项目、煤化工项目等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另外,茅岭的宏源浆纸等企业也即将建成投产,钦州的东油沥青公司,新天德木薯酒精厂,大洋粮油相继开工,投资额在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燃煤电厂及一些冶金项目、石化项目已开始招商运作,钦州为此将投资18个亿的资金,预期可以产生600个亿的工业生产能力。北海市电厂、炼油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美国的摩根?斯坦利亚洲及远东第一财务公司、美国史坦富资本有限公司、中坚集团、韩国东远集团旗下的新加坡科胜公司等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将依据铁山港投资布局参与沥青、s型板材、钢铁公司等大型]_业项目。2006年,广西在临海T业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中,将铁山港区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其中。在广西沿海现代工业大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相应提高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注程度,确保广西沿海经济的协调发展。
(3)、国际履约责任与省域竞争的要求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是我国的履约责任,国家高度重视湿地在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安全中具有的战略意义。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湿地保护公约》;1994年又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5年国家启动了湿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十一五”将投巨资进行建设;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部分省份已颁布《湿地保护与管理条例》。广西拥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滨海湿地资源,具有发展滨海湿地质量经济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有条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打造广西的滨海湿地生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