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工作 > 协力基金 > 正文

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2015年工作总结

2018-03-09 10:13:00  来源: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
【字体:

  2015年,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在自治区政协办公厅、 民政厅的领导和帮助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坚持“民间主导、社会参与,尊重捐赠人意愿,公开透明运作,不收取任何管理费,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各位理事、监事和秘书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凝心聚力,扎实有效地做好以教育为主的扶贫济困工作。

 

  一、各方支持,为业务开展提供保障

 

  全年收入859.91万元,比2014年增加44.51%。其中社会捐赠845.69万元,占收入的98.35%;利息收益4.49万元,占收入的0.52%;理财收益9.73万元,占收入的1.13%(详见附件1)。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一些有影响的企业如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些有影响的境外慈善机构如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一些爱心人士如新西兰陈国建先生等加入到我们的慈善队伍,以及理事和理事领导的企业带头捐赠,为基金会扶贫济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统筹安排,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全年支出737.30万元,比2014年增加6.44%。其中教育扶贫647.14万元,占支出的87.77%;产业扶贫25万元,占支出的3.39%;其他帮扶项目(危旧房改造、清洁乡村、大病资助)54.09万元,占支出的7.34%;日常行政办公(工作人员工资、简报制作、财务审计费等)11.07万元,占支出的1.50%。

 

  ——重点在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1794人次,其中大学生433人、高中生1037人次、初中生67人、小学257人次,比2014年增加588人次,增加率50.65%;资助款458.91万元,占全年支出的62.24%(详见附件2)。在做好历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7个高中班,罗盛宗副理事长发起的澳门广西政协慈善总会,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倡导的“委员行动工程”,在隆林县高中设立“协力·励志班”,资助70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何美华理事设立“澳门中华养生保健协会助学金”,资助广西中医药大学10名学生。文更中心在田东、都安、罗城设立“协力·文更班”资助高中、职中学生等。

 

  在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方面,遵照资助者的意愿,共支出132.59万元,占全年支出的17.98%。帮助百色市隆林县、防城港市上思县、崇左市龙州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等地16所(含2014年未建完的10所)学校建设教学楼、围墙、篮球场、洗澡房、安装校园广播系统等。

 

  与(香港)广西贫困教育基金会再度联手,组织广西7市26县(区)30位乡镇初中校长到香港进行一周的考察学习,到香港5所中小学和1所大学听课、交流。在回访中我们得知,隆林县天生桥镇初级中学、灌阳县红旗初级中学、融安县东起乡初级中学等学校已将香港教育的先进经验引入本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在学校硬件设施、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团队管理等方面做了调试和改进。

 

  在捐赠爱心书屋的服务工作中,为避免学校网上选书系统使用不熟悉、选书时间长的问题,我们对网上书库选书办法进行了调整。委托供书商根据学校需求,扩大选书范围并经基金会审核后,再交由学校最终确认,大大缩短了选书时间,确保图书及时上架。此外,我们还促成澳门朝阳学会和文更中心组织大学生或华裔老师,利用假期分别到贺州市富川县富阳镇中心小学和河池市罗城县罗城高中开展义务教学,围绕“英语教学、风土人情、生活常识、手工制作”等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益学生人数300多人。罗城高中的一名学生课后坦言:“以前说英语很羞涩,不敢开口,通过短短十天的学习交流,让我的口语能力有了进步,也变得更加自信。”

 

  ——助力产业扶贫。潘鈫亮理事捐赠20万元作为产业扶贫启动(滚动)资金,帮助隆林县龙英村发展黄牛养殖业。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为20户贫困家庭购买牛犊40头,经试点10个月,牛犊已长大出售,每户可净赚万元以上,个别黄牛出售价格高达17500元。根据基金会与龙英村“两委”签订的资助协议,一年后,黄牛领养户按照购买牛犊的实际价格归还本金到村委会,由基金会和村委会根据村民的需求及市场状况,制定新的种养产业方案。支持火龙果种植。盛天集团出资5万元,帮助田东县朔良镇真良村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20亩。第一批扩大种植的火龙果已成功出售,预计每亩年收益1.2万元,实现农民增收受益的帮扶效果。

 

  ——其他帮扶项目。爱心人士刘念在父亲刘一川先生的影响下,一次性捐赠50万元,为癌症患者钟某和因交通事故病危的王某支付医疗费,帮助患者家庭渡过难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为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发明村秾投屯建设垃圾处理站,购买垃圾车、垃圾桶。我们联系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免费为上思县、隆林县白内障患实施康复手术,促成广西辅具中心为上思县 村肢体残疾患者安装假肢等。

 

  三、内外兼修,加强自身建设

 

  学习借鉴其他公益组织的成功经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借助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平台优势,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提升基金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传统媒体方面,政协办公厅宣传处帮助邀请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政协报等区内主流媒体对资助项目进行采访报道,相关新闻在广西日报要闻版、广西新闻栏目、广西政协报头版推出。全年累计自治区级媒体报道13次,市县级媒体报道约30次。新媒体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建立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基金会月讯、活动和帮扶成效,向捐赠方报告资助项目进展,公布收支情况等,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微信阅读人数达3186人,阅读次数8716次。我们的工作得到自治区政协领导的关心与支持,陈际瓦主席,彭钊、李彬、磨长英副主席等先后出席基金会捐赠仪式和资助活动。

 

  ——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为解决项目多、人员少的问题,经刘一川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同意,从在校大学生和公务员中招募志愿者,协助做好宣传报道、项目管理、档案规整、材料录入等工作。我们招募新闻专业实习生一名,协助新媒体平台运营、文案写作及其他辅助性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大学在校生提供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

 

  ——联系沟通成为常态。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信函、考察学习等途径,与(香港)广西贫困教育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与盛天集团、丰林集团等爱心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资助项目未完成之前,能经常向受助方了解项目的进展,敦促受助方严格按照协议办事,并定时向捐赠方、合作方报告项目的进度。做到让资助者放心,受助者安心。

 

  正如一位公益人说的:“我们是搞公益的,我们就是在社会里面建立一个公益价值的一个小火种。”

 

  2016年,在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仍然坚持做“小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