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主唱奏响农产品营销交响乐 ——横县政协履职纪实报道之四
“横县甜玉米在区内小有名气,尤其是马岭的甜玉米远销广东乃至全国,但因为没有产地市场的承载,品牌还未树立,有‘识马岭而不知横县’现象,建议依托茉莉花这朵全国名花的人气,把甜玉米、大头菜等获得地理标志的产品带出枝繁叶茂的共荣格局。”在谈到规划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的话题时,横县政协委员罗玉振对记者坦言。
如何发挥“横县茉莉花”的地理品牌效应,通过规划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以茉莉花为“主唱”,带动当地优势农产品打出市场知名度,奏响农产品营销“交响乐”?这是该县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
搭建舞台“大合唱”
横县是农业大县,拥有众多优势农产品资源,有“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中国茉莉之乡”“中国甜玉米之乡”等美誉,大头菜也是该县地理标志产品。除了茉莉花一枝独秀外,由于没有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现代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其他特色农产品供销服务设施分散分布,存在“散、乱、小”“拢不到一处”的现象,其销售方式还主要依靠传统的“能人”“经纪人”或者“龙头企业”到田头收购,农户很难找到更多的外销渠道,生产的农产品如同“等天田”,年年盼望那几个熟悉的老板上门收购,没有竞价销售的场所,老板叫什么价就什么价。同时,现有的“南菜北运”基地、“绿源”冷库等分布在校椅、平马、横州等乡镇,东西方向各一家,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有形市场,这是横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一个“短板”。
通过调研,委员们指出,应依托特色产业,依靠横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巨额交易量,高起点制定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规划,以建设有形市场为抓手,提升电商平台,畅通农产品进入无形市场网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销农产品,以解决农产品质优价不优的问题。
委员们建议,在校椅高速公路出口至县城二级公路适当位置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综合农产品集散市场,尽快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物流、冷链、仓储、农业示范项目、用地等资源往规划集散市场集聚。同时,在县城北面再重新选址规划建设一个新的茉莉花交易市场,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县城物流园同步规划和建设,使茉莉花市场与电商、物流“三园合一”,让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融入市场,通过搭建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花开一朵香艳一方”的辐射效应。
握指成拳创品牌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委员们的共识。多年来,横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仍存在零敲碎打、各吹各调的现象。委员们指出,产地集散市场是打造品牌的主要推手,应把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纳入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确保整个农产品市场建设调门统一、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农业部门、行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对农产品实行分类注册集体商标,实行统一使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形成合力和“拳头”,树立统一品牌形象。
“应借鉴打造横县茉莉花茶品牌的经验,引导产地、村镇、企业举办一系列的民间节庆活动,如甜玉米节、鱼生节等,以原产地的品牌效应吸引游客和客商。同时,利用现代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花小钱、办小节,成就大宣传,做到持之以恒,逐年打造,抢先其他县(区)形成产地概念和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委员们还建议,加快建设横县特色食品加工园和农产品商品一条街,形成旅游新亮点,让广大游客不仅成为横县农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成为宣传者、推广者。
电商平台补短板
2016年横县的一些企业及农产品,如顺来茶业、粘粘香特色食品、百香果、甜玉米等在电商线上销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
梁巧恩委员在调研中说,应进一步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横县成功开发“智慧扶贫”手机APP平台及南宁市在横县试点建设“智慧乡村”平台的契机,为全县名、优、特农产品建立县、镇、村三级交易溯源系统,助推名优、生态、有机农产品的销售。
他还建议,政府把电商人才作为紧缺人才,积极加以引进和培养,为横县电商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政府在对电子商务起步“扶上马”的同时,还应出台政策“送一程”给予扶持,通过加强电商平台建设,让农产品销售成为网络市场中的一个新增长极。
□ 本报记者 李华毅 农 超 通讯员 黄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