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枧河畔歌声起
——河池市宜州区政协助力弘扬刘三姐歌谣文化纪实
“设立刘三姐大舞台,开展刘三姐歌谣传唱活动很有意义。”“宜州中心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城市文化品位愈加凸显。”“有关部门对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工作更加重视了。”……
近年来,人们对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啧啧称赞,知情人都说,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发展与宜州区政协长期以来的倾力助推是分不开的。
专题调研建言 大力“弘扬”
宜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区政协高度重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工作,几年来,均将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列为重点专题调研协商课题,紧紧围绕“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力,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强市建设”精心选题,先后组织委员到宜州区刘三姐镇、庆远镇、怀远镇、祥贝乡等乡镇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金城江区等周边县区考察刘三姐歌谣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重点开展“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利用”“刘三姐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等专题调研,认真探讨推动相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形成《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利用专题调研报告》《关于对我区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意见建议》等调研报告,就“加快研究制定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整体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文化设施项目和文化品牌”“推进刘三姐歌谣文化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发挥好刘三姐歌谣文化优秀内涵在宜州‘三姐故里·歌海宜州’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等方面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鼓与呼,并以送阅件形式报送市委、政府领导,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宜州三姐传。”如今,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深远影响早已从山歌传唱中彰显出来。为了让刘三姐歌谣唱得更嘹亮更悠远,宜州区政协向城区党委建议,将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下枧河流域开发成民族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并将景区扩展到刘三姐山歌辐射地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的剑江一带,将两地旅游区连成一线,进而建设成为广西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该建议获得有关部门采纳,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委员提案献策 倾力“传承”
在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实践中,宜州区政协不但大声呼吁,而且付诸行动。多年来,城区政协领导和机关干部每年都参与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多项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委员们经常运用经典的刘三姐山歌和自编的山歌增进团结和开展对外交往联谊。如,刘三姐歌谣的铁杆传人,年届六旬的“广西歌王”,宜州区山歌协会副会长、政协委员谢庆良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和推广,每年参加区内外山歌会20多场,并参与《小康民谣》《歌海春潮》等近10本山歌集的编写工作,编写山歌2000多首,培养了8名徒弟,还与其他歌王一起改编了刘三姐山歌3种唱法唱腔,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搭建平台,支持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宜州区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助力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又一实践。由宜州区政协委员、广西巨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斌投资建设的大型旅游综合项目龙洲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就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宜州刘三姐镇下枧河畔,现已成为弘扬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重要平台。今年8月,广西宜州第八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刘三姐国际研学交流夏令营在龙洲岛旅游度假区开营,来自孟加拉、喀麦隆、印尼、韩国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广东、湖南、河南、广西等地的170多位中外小朋友齐聚宜州,倾听清纯的刘三姐歌谣,感受春风化雨般的人格熏陶,亲身体会多彩壮乡的浓情厚意。
拓展文史资料工作领域,广泛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刘三姐歌谣系列丛书,是宜州区政协助力弘扬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宜州区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拓展文史工作新领域,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主流,组织政协委员、文史资料研究人员和山歌传承人深入刘三姐歌谣生态保护区和富集地的刘三姐乡、祥贝乡、安马乡等地收集刘三姐传世山歌、民间山歌5000多首300余万字,经过整理编译,出版了《刘三姐歌谣·情歌卷》《刘三姐歌谣·古歌卷》《刘三姐歌谣·长歌卷》等系列丛书,为世人传唱传承刘三姐山歌再添薪火。
“刘三姐歌谣是独一无二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道德启迪和人性光芒,政协要继续集政协委员智慧,积极探索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方式和路径,努力擦亮刘三姐歌谣文化品牌,为宣传、推介宜州当好参谋助手。”宜州区政协主席韦茂明如是说。
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一直是宜州区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委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就刘三姐歌谣文化传承发展提交了 30多件提案、近 50条社情民意,其中《关于成立刘三姐歌谣传播中心的建议》《关于让刘三姐歌谣走进全市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建议》《关于定期举办公务员山歌培训班的建议》等提案、社情民意得到城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落地开花”,有力推动了宜州歌谣文化的传承:成立了刘三姐歌谣文化传习中心,让悠扬山歌伴着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设立刘三姐大舞台开展歌谣传唱活动,让一个个“刘三姐”“阿牛哥”从容登上舞台一展歌喉;给热心传播刘三姐山歌的民间歌王发放补贴;在宜州博物馆专门开设“刘三姐文化”板块,设立“刘三姐歌谣”非遗展厅;创建刘三姐故里 4A景区,规划刘三姐文化产业园区;每年举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 全方位展示刘三姐文化, 让刘三姐歌谣深深融入到文化旅游中; 重点开展 “广西歌王” 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养工作, 每年举办一次广西山歌大赛, 不断扩大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影响, 推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 □莫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