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容县政协助力让文物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纪实

2017-04-24 00:00:00 作者:秦崇广 来源:容县
【字体:

    “这座博物馆太有内涵了,从中可以了解到容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4月23日,来自广东罗定的吴先生在参观了新建的容县博物馆后高度赞叹。据悉,近年来,由于容县采纳政协关于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天下奇楼重现“真容”,数千文物重放异彩,使文物大县变为旅游强县。今年1月,容县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

    政协委员建言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容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资源丰富,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均居自治区各县之首,是广西的文物大县。为让容县从文物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2011年以来,该县政协常委会多次组织委员调研,就如何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持续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关于重视我县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关于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建议》《关于筹措资金,新建容县博物馆的建议》《关于挖掘爱国将军文化,激活旅游产业的建议》等,获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时任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批示,要求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将容县的历史文物保护好利用好,使其造福子孙万代,尽快让文物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

    抓好规划和投入,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为此,该县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该县在城市改建中,某企业拟在城西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城关窑址建设一个电镀厂,因涉及区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政府多次与有关部门研究,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局出发,决定让该企业另外择地建厂,并投入2.5万元资金用铁栏栅将城关窑址保护起来。同时,容县政府根据新的建设环境重新划定国保单位经略台真武阁、容县11处近代建筑、城关窑址、西山冶铜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作出在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定,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

    该县还十分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把文物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最近几年,该县除每年从财政中投入数十万元作为文物保护经费外,每年还从经略台真武阁门票收入中提取5%作为维修文物专项费用。此外,县政府还为收购文物拨出专项经费,使得该县馆藏文物逐年众多。经略台真武阁由于60多年来没有进行大的维修,导致部分瓦面破损漏雨,部分瓦搁、桁条出现虫蛀和霉坏现象,内柱和楼板的油漆也已脱落,真武阁前的经略台灰沙地坪也已出现裂缝,门亭也有不同程度破损。为了保护好这一举世无双的瑰宝,通过容县人民政府的努力争取,国家文物局于2014年拨款92万元对其进行一比较大规模和系统的修缮,使经略台真武阁重现“真容”。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对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黄绍竑故居、黄旭初故居、黄绍竑别墅、黄旭初别墅、夏威夏国璋别墅、韦云淞别墅、马晓军别墅、罗奇别墅、苏祖馨别墅及容县中学旧教学楼、容县图书馆旧址等进行恢复性修缮。现在,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游客面前。2014年,还投入3600万元,新建起了一座仿唐建筑风格的容县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237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共有藏品6700多件。陈列展厅安装了全新的声光电系统,吸引更多观众享受容县历史文化大餐。2016年,容县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万人次,成为该县对外开放又一重要窗口。

    文物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

    容县真武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明珠,其独特的木构建筑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称为“天南杰构”;容县博物馆则是自治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县建立馆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真武阁和县博物馆的“历史教科书”作用,积极组织全县青少年到真武阁举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如入团、入队、志愿行动等仪式。有的学校还组织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就来真武阁和容县博物馆参观,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和学习热情。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还把容县博物馆作为教学实习基地,每年均带学生来参观学习。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参观真武阁和各种展览的青少年达20万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该县还充分合理利用真武阁古建筑和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容县抗日爱国将军故居或别墅的资源优势,把其开辟为旅游风景区,实现文物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2016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6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4%和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