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生态新图景

2015-06-23 00:00:00 作者:罗金城 蓝海慧 来源:忻城县
【字体:

    骄阳六月,行走在大石山区的忻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中。这都源于忻城县大力实施的“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也是忻城县政协十二五规划以来,持续建言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生态建设的结果。 


建言生态建设 政府采纳实施

    忻城县是石漠化重灾县。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科学发展,成为忻城县政协及广大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协委员黄汉达、韦爱青、罗筠等委员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忻城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的建议》等7件提案。同时,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建议案,提出了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依靠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多方融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推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等近20条意见和建议。

    县政协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谢大研、县长李朝晖分别作出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调研办理落实。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把生态建设作为忻城县发展的首要战略地位实施。

    在县政协的推动下,近年来,忻城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守生态底线,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摸索出了一条扶贫攻坚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坚守生态底线 护好青山绿水

    “只要青山绿水常在,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在今年的县党代会上,县委书记谢大研对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信心满怀。近年来,忻城县一直把“生态立县”写入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 在每年的县“两会”上,县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也纷纷围绕生态建设发表意见合建议。

    为了坚守生态底线,该县把住绿色门槛。先后拆除恶滩旧电厂两台机组,关闭县铁合金厂、纸板厂、氮肥厂等一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在招商引资中,该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新增项目节能关,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凡环评不达标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同时,该县推进“绿满忻城”工程,大力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96%。


做大生态农业 激活绿色经济

    实施“生态立县”,农民致富之路在哪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能致富。”县长李朝晖如是说。 

    在北更乡加兰村,金银花是蒙安玲一家重要的收入来源,她告诉笔者:“我家种植的30亩金银花,今年全部开花,每公斤干花能卖30元左右,30亩金银花就是一笔大收入了!”目前,全县金银花面积14万亩,“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红利正在忻城释放。 

    自从2007年以来,忻城县开始实施“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的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探索推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激发群众种绿养绿的主动性。今年该县免费发放“农桑14号”等优良品种桑苗预计达1306万株,受益贫困户达6556户。

    为了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今年该县对育肥牛、种植柠檬和百香果等生态种养进行政策扶持,让群众从“绿”中挖掘更多的“真金白银”。 

    片片“绿海”焕生机,座座荒山成“银行”。目前,忻城县共有桑园面积23万亩,甘蔗面积16万亩,新增林下经济产业园特色种养基地13个,守住绿水青山已成为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推进生态旅游 打造美丽家园


    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白墙红瓦,绿树成荫;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灿烂的油菜花……一群群游人在这里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这是在城关镇泮水村、大塘镇寨南村等景区景点看到的景象。 

    “相比2012年,来这里的游客多了3倍,这都是托四星级‘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名村的福。”城关镇莫曼广场上的莫老爷农庄里聚满了游客,老板莫柳生喜上眉梢地说。 

    近年来,为了发展好大石山区的朝阳产业,该县以创建广西旅游名县和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壮族土司文化,主动对接融入桂林、柳州旅游圈,以3A标准建设神秘湖景区,以4A标准建设土司衙署和薰衣草庄园,以5A级标准建设红水河七彩画廊生态旅游景区。同时,打造旅游名村建设,发展“农家乐”。去年全县游客达220.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