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县政协助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侧记

2015-05-19 00:00:00 作者:黄凯波 来源:靖西县
【字体:

    近年来,靖西县政协围绕“山水边城、锦绣壮乡”旅游发展定位,通过调研成果转化、提案办理和收集整理文史资料三项举措,挖掘独特的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提升旅游文化品牌等方面做文章,助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精心组织调研,强化成果转化与运用

    该县政协围绕如何做大旅游产业,组织实施了“中越边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靖西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靖西县城镇化建设”、“靖西县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与开发利用”等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摸清实情,集合众智博采众长,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向县委、政府提出了多条科学、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所提建议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有效地转化成果与运用。2011年以来,该县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成编制《靖西县2012~2030年县城总体规划》、《靖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靖西县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靖西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使城市建设、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成果显著。

    重视委员提案,保护文化遗产

    近年来,该县政协委员围绕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加大旅游产业建设扶持力度、强化景区管理、修缮历史古迹等问题提出的提案达40件。县政府采纳《关于尽快筹建实施胡志明在靖西革命活动纪念馆的建议》、《关于修缮和保护历史文物“鹅”字碑亭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坚持保护历史文物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按照“修旧如旧,增添新景”的原则,投入资金修缮宾山公园、九老亭、甘霖大宅院、越盟办事处旧址(即胡志明在靖西革命活动纪念馆)、龙潭湿地公园的鹅字碑亭等文化遗址,提升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落实《关于整合乡土资源,打造壮族文化名县的建议》,下大力气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资源,取得重大突破。靖西“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州街绣球能手黄肖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旧州街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壮族弄腊舞》《壮族扮台阁》等十项文化遗产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名录,靖西壮族民间艺曲——末伦在国家举办的赛事中屡次获奖,靖西绣球、壮锦等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特色。2014年,旧州街生产绣球50多万个,实现产值600多万元,年内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多万元。

    收集整理文史资料,挖掘旅游资源

    为发扬靖西独特的民族特色史料,近年来,该县政协广泛征集、整理、编辑文史资料,相继编辑出版了古镇古圩专辑、风物民俗专辑、革命故事专辑、人物春秋专辑、民间艺人专辑、古今诗粹等十辑的《靖西文史》,深挖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助力靖西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该县安德镇建置历史悠久,唐代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中央封建政权在安德设安德州,至今已有1217年的历史,有“千年古州”美誉。镇域内现存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古宅建筑43处,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2013年,该县政协史料借力实现对安德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安德镇获“广西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从此拉开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