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政协对全县火龙果发展情况进行视察
11月13日至18日,平果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由县政协副主席赵素勤带队,对全县火龙果种植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选择火龙果种植比较集中的果化、坡造、旧城、榜圩4个镇作实地察看点,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详细了解近年来火龙果发展情况。然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农业局介绍全县火龙果发展情况,并就掌握的情况交流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统一意见和建议。
从视察情况看,全县火龙果发展态势良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主要表现:一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2.92万亩,其中石漠化山区面积1.96万亩。投产面积1.12万亩,预计产量1.68万吨、产值1.344亿元。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在石山地种植火龙果,前两年投入约2320元/亩;平地立杆种植火龙果,前两年投入约4800元/亩。种植18个月即可挂果,收获周期长达30年,经济效益高。其中,山地亩产1.0—1.25吨,产值6000—7500元/亩;平地亩产1. 5—2.5吨,产值1.05万元/亩。三是生态效益明显。平果县是全区石漠化较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4.5%,石漠化面积达125.1万亩,2012年被列为国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2003年,在岩溶石漠化最为典型的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发展种植火龙果,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种植,目前通过火龙果种植治理石漠化面积1.96万亩,火龙果产业已经成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四是社会效益突出。火龙果在大石山区种植,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可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对石漠化治理、加强生态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2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广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推进暨全区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平果县召开,推广石漠化地区火龙果种植经验。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平果县定为“国家石漠化区域火龙果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县,为全区乃至全国石漠化治理提供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视察组也认为,全县火龙果种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种植面积比较分散,提供技术服务跟不上。目前除了10个示范基地连片种植达20亩以上,其他种植户都零星面积,而且大多在交通不便的石山区,给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增加难度。二是品牌效应没有形成。虽然全县火龙果种植已初具规模,但宣传、包装推销工作跟不上,在全区还没有知名度。三是配套深加工跟不上。目前,全县没有一家火龙果贮藏、深加工企业,仅靠市场销售,将影响发展后劲。
视察组将于近期将视察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县委、县政府,为下一步发展壮大火龙果种植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