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创新之城绿意浓

2018-12-01 14:57:00  
【字体:

  南宁,一座创新之城,宜居之城。
 
  在全国首次实现政府对公共资产负债监管,工业“二次创业”成为创新高地……南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书写了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故事。
 
  向世界发出“冬季到南宁看园博”邀约,百里邕江展新颜,“南宁蓝”成常态……首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治水、建成、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向700多万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生态宜居的满意答卷。
 
  深化改革,汇聚发展澎拜动力
 
  改革,就要啃最硬的骨头。去年6月30日,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一期正式运行。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块土地,只要是国有资产均可实时管控,在全国首次实现了政府对公共资产负债“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的全面动态监管。
 
  截至目前,全市4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和200多家国有企业的资产数据已上“云”,为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云平台完成融资服务竞价55宗,融资总额341.45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约1.31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府统筹推进了710多项改革任务,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南宁做法”,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澎拜动力。2017年,该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双创政策落地等3项工作获国家层面通报激励。
 
  工业强市,挺起城市发展脊梁
 
  “航空航天、高铁、手机等新材料产品占企业全年总销售量的50%左右。2017年南南铝年产值突破80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5倍。”11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我区工业“二次创业”辉煌成就,南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近年来,南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以高端铝材、石墨烯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
 
  2017年,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18%。
 
  以南南铝为样本,该市引进了申龙新能源汽车、科天水性、瑞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涌现了富士康、中车等一批工业龙头企业,挺起了城市发展的脊梁,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11月17日,在第二十届高交会上,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咪付网络,展示了比“刷脸”更酷的“刷人”技术:全态无感识别系统,0.5秒过闸。据悉,该套识别系统已在南宁地铁试点应用。
 
  该基地的溢出效应日益凸显。4月26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挂牌,成为北京中关村在全国重点打造的第三个科技园区。目前,基地已引进57家行业重点企业和90家创新企业,初步形成智能制造等四大产业微集群。
 
  目前,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450家,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家级、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数量均居全区各市之首,已成为全区工业创新高地。
 
  宜居城市,绿色生态普惠民生
 
  “冬季到南宁看园博!”11月22日,在北京,壮乡首府向世界发出邀约。第十二届园博会着力打造“生态的园博、文化的园博、共享的园博”,让世界园林汇聚南宁这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到南宁,看绿城品质升级。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02平方米,已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独特绿城风貌。
 
  到南宁,看“百里秀美邕江”绽芳容。整治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目前,邕江两岸绿道已贯通136公里,12个沿江滨水公园如珍珠落玉盘般,嵌在中心城区两岸。
 
  到南宁,看那考河湿地公园展滨水生态优美画卷。昔日臭水沟华丽“逆袭”,为区内外城市内河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那考河”模式。
 
  “生活在南宁,就是一种幸福。”市民李女士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该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5%提高到90%以上。今年1-9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8%。 ■ 邓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