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创新脱贫致富发展方式 探索实施多途径无土安置

2016-09-23 00:00: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石德顺

 

    近年来,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的机遇,逐步探索出以“无土安置”为主的搬迁模式。但是,我区“无土安置”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项目选址难确定、规划精准操作难度较大、搬迁后续发展没有专门的项目资金政策作保障、项目产业扶持上存在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为此建议:

    一、建立多元安置方式。对有劳动力且有转变就业方向或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引导其进县城、进园区、进集镇安置;长期立足农村发展意愿或劳动力相对较弱的贫困户,引导其进中心村或就近安置。依托县城、产业园、重点镇、旅游景区、中心村实施梯度安置,满足不同搬迁对象需求。按照“保障基本”原则,划定人均住房建设面积和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

    二、制定“七九”惠民政策,落实安置点措施配套。严格按照“七个配套”(即配套产业、文化、教育、卫生、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关政策)要求,实现“九个保障”(即就业、就学、就医、医保、社保、低保、融资、融智、融技九个方面的相关保障),帮助搬迁移民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三、扶持引导移民成立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组织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品牌销售,带动县域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多措并举确保后续帮扶到位。对于选择无土集中安置的人群,应纳入城镇居民的“困难群体就业”和“40、50”人员,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上岗就业范畴。对于生活相对困难的家庭纳入城镇人口低保范围,享受低保政策。

    五、开拓脱贫发展路径。在搬迁扶贫安置区周边集中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劳务、家政、物业管理、观光旅游等服务业,引导、培训搬迁群众在第三产业就业。完善“劳务移民”安置模式,依托沿红河城市、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等,建立健全县、乡、村和就业用工单位四级信息网络,免费提供技能、创业培训,确保搬迁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六、采取整体搬出深山、落户城镇园区、城镇园区就业等方式。将整体搬迁扶贫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建设进城进园集中安置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地区还可以采取“临城近企”的安置模式。


短信服务

委员履职

委员提案

提案承办

社情民意